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82岁的他纠错42次 诺奖得主丁肇中这样诠释科学精神
82岁的他纠错42次 诺奖得主丁肇中这样诠释科学精神
2018/7/25 10:09:36 | 浏览:1750 | 评论:0

82岁的他纠错42次 诺奖得主丁肇中这样诠释科学精神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科技馆要把祖籍日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科学生涯中6个著名实验模型做出来展示,其中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制作难度系数最大。为此,科技馆不惜重金邀请顶级设计师打造模型。当设计师汇报方案时,丁肇中把自己的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皱起眉头,盯紧演示中的每一处细节。3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位82岁老人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气氛搞得像一场考试。两次汇报会,丁肇中共为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设计方案纠错42处。
“即便只是一个模型,丁肇中也要反复观察、纠错、修改,这是一个老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可以看到,精益求精,于丁肇中而言是一种工作习惯,而不是什么高标准的要求。纠错42处,半夜打越洋电话,不过是他漫长科学求索路上的一个剪影。”北京光明网的一篇评论文章如此写到。
文章称,什么是科学精神?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难有标准答案。不过总结各种版本,科学精神终归不脱严谨、质疑、创新诸范畴。丁肇中纠错科学模型的过程,正体现了一名科学家的严谨。
科学最重要的方法是观察实验与逻辑推理,而离开了严谨态度,两者就无法进行。实际上,丁肇中发现j粒子的过程,就展示了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他曾在获得诺贝尔奖演讲词上提到,“在建造我们的谱仪过程及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受到很多的批评。问题在于为了达到良好的分辨率,必须要造一个非常昂贵的谱仪。”“但尽管这样,我还是决定按我们原来的设计创造,因为我一般不太相信理论论证。”在这种科学态度的引领下,他终于发现新的粒子,将高能物理学带到新境界。类似例子还有居里夫人发现镭,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等。
正如丁肇中在给模型纠错中所表现的,严谨的科学精神蕴含于细节。2017年1月,一批老科学家遗留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工整细致的书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老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微分方程”笔记,字体工整得如印刷体一般;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稿是一幅幅手绘彩色植物图,当时报道称“其精美程度不逊于工笔画家的画作”。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家们才能攀登一座座科研高峰,中国科学界才不断有新境界、新事业展开。近年来,中国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重要科技领域有了标志性突破,无不透露出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对待科研一丝不苟,这就是科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或者说,这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不过,近年来中国科学界也弥漫着某种功利浮躁的氛围。不少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为了早出成果,不惜捏造、篡改实验数据,或剽窃他人成果等等。这固然有科研评价体系不健全、社会浮躁风气侵入学术界的原因,但也揭示出这些人并没有将严谨的科学精神内化为真正的价值认同。
今日中国的科研条件与几十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科研工作者们更应恪守严谨的科学精神,不断追求卓越。82岁的丁肇中面对一个模型都是如此,后辈更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除了媒体之外,中国网民也纷纷为丁肇中老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点赞。
“一位82岁的老人,居然为一个参观模型纠错42处!要是每位科学家都有这般严谨的精神,中国何愁成不了科技强国。”网民“甜蜜蜜”说。
网民“千山鸟飞绝”亦表示,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丁肇中老先生纠错42次,诠释了什么才是科学精神。希望中国的年轻科学家多多向丁肇中老先生学习。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美国“功勋”间谍梁成运,出镜忏悔! 2024-04-16 [137]
文化输出?生态学文章惊现“三体” 2024-04-16 [51]
UCLA陶哲轩教授力荐、亲自把关:AI for Math照这个清单学就对了 2024-04-16 [67]
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她看见的世界和她改变的世界 2024-04-14 [120]
逝者 | “上帝粒子”之父希格斯的千山独行 2024-04-11 [73]
最新研究:加州今年将发生大地震,大断层正处于准备阶段 2024-04-11 [390]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十五篇文章涉及作者-编辑冲突 2024-04-11 [105]
史上首次,AI超越人类奥赛金牌得主!吴方法加持,30题做出27道破纪录 2024-04-11 [146]
饶毅:海外引进的正教授几乎被“清零” 2024-04-10 [136]
陶哲轩转发、菲尔兹奖得主领衔:AI正在颠覆数学家的工作方式 2024-04-08 [11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