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中国网民偏爱坏消息 病根何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陈方 | 2010/8/4 14:06:24 | 浏览:2555 | 评论:0

  不久前,美国尼尔森发布了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产品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上周的调查显示,对于尼尔森这一调查结果,41.3%的中国网民明确“认同”,41.9%的网友认为批评性言论更有价值;35.6%的网友认为负面评论多表明中国网民维权意识增强。

  上述调查只是将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习惯局限在商业消费领域,如果将网民这一“习惯”扩大到中国整个政治社会生活中,中国网民对“负面”的东西确实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近感”。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往往是那些负面的有噱头的内容更能引起广泛转载和评论,这不仅仅显现在网络的新闻频道、论坛、微博,甚至一些社区网站也将这一“特点”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负面消息”大概可以简单地称为“坏消息”吧,至少这些消息带给受众的感觉不那么振奋人心。网民喜欢“坏消息”,或许这和新闻本身的传播特质有关。“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本身就是呈现问题的,否则何以成为新闻?受众之所以对这些负面内容感兴趣,往往是因为这其中承载着与他可能共通的命运。通过这些负面消息和负面评论,他们借此得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说,网民之所以喜欢转发、评论这些“坏消息”,是因为“坏消息”在这里已经成了承载他们情绪出口的一个工具。好在,在专家眼里,中国网民的言论渐趋理性,带有宣泄成分的评论已经越来越少;有的虽是宣泄,也是一种“爱之深、恨之切”。

  但必须承认,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习惯质疑的时代。喜欢发表负面评论的不仅仅是“网民”的习惯,众多评论者也都陷入了“习惯性质疑”的漩涡。比如,国家每每有新的政令通知出台,招来的必定是一片喊打之声;在一些突发事件的进展中,官方通报往往不能成为令人信服的定论。不能责怪评论者习惯性质疑的姿态,在经历了N多“被增长”和N个“躲猫猫”事件后,一些时候,官方通报的权威性已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澄清一些突发事件真相的过程中,官方通报有时已不完全是披露真相,而成了维护自身利益、掩藏事实真相的一个道具。

  从另一角度而言,习惯性质疑也可看作“为公代言”的姿态。文明与愚昧,真相与谎言,很多时候都在我们生活周围进行着激烈博弈,以一种蓄满良知的力量和对自己生存空间负责的态度,去为一种社会信念而质疑或呐喊,这终归应该是一件庄严的事情。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偏好负面评论”能否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习惯性质疑”的背后有没有看到蹒跚的进步,这些习惯是不是一种无可挑剔的时代美德,这似乎也有进一步商榷的空间。

  怀疑一切终究不如沐浴阳光那般舒适,或许,我们真的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其病根在于中国社会的不完美。但这“坏消息综合征”总不能变成“消极的人生态度”,越是被阴暗面反复刺激过的心灵,它应该越珍惜和渴望真实的光明。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大前研一:培养孩子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2025-11-16 [48]
刘道玉逝世丨披露当年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的真实原因! 2025-11-09 [332]
韩国学霸的死亡,导致了太子集团的覆灭 2025-11-01 [435]
中国教育的问题,并非简单的“应试”或“分数至上”可以概括,而是一整套历史、制度与文化演变叠加之后的结构性结果。 2025-10-30 [448]
如果没有苹果,中国代工厂还剩下什么? 2025-10-30 [447]
原创 | 破除“内卷式”竞争:独具特色的新兴品类创新模式 2025-10-30 [423]
赵伟 | 浙江模式: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一种区域路径模式 2025-10-30 [468]
四十九年前,“四人帮”垮台的消息如何由官方传到民间? 2025-10-12 [1165]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怎么做都是错”的困境与破局 2025-10-12 [933]
捏了俩小时脚,我理解了左派! 2025-10-06 [114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