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吴华扬:中美贸易战下“尴尬”的华人处境 — 永远的“外国人”
吴华扬:中美贸易战下“尴尬”的华人处境 — 永远的“外国人”
2019/6/14 9:41:49 | 浏览:2372 | 评论:1

吴华扬:中美贸易战下“尴尬”的华人处境 — 永远的“外国人”

谈谈我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

我认为现在中美关系的紧张,不仅仅是贸易上的紧张,更多的是文化上的冲突和焦虑;导火索甚至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内政,包括几个月后的中期选举。

有两个大趋势,正在深刻影响当今中美关系。第一个是中国堪称奇迹的崛起速度。我最近几年每年来中国两次,每次都会被中国的发展速度惊讶到。无论以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在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一样,在拥有这样规模的疆土和人口的同时,发展得如此迅猛和持续,使如此多的人口摆脱了贫困。即使在美国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也无法与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媲美。

中国经济是个奇迹,但对于美国来说,则成了一种威胁。美国长期占据世界主宰的位置,美国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是第三世界里仍与贫困作斗争的落后国家。如今面对这个强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他们无所适从。中国不仅开始展示雄厚的硬实力,在软实力方面,包括在非洲、在南中国海、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的影响力都在迅速上升。这都在刺激着美国人对中国的观感。

我这几年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课,用英语向中国学生讲授美国的司法制度。我住在校园里,亲眼看见我的中国学生有多用功。他们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周末也不间断。我想象不出任何一个美国人,哪怕华裔美国人,能够像这些中国学生一样享受学习,把学习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

“努力工作”听起来应该是个褒义词,但是中国人的努力在很多美国人的眼中,被视作“不公平竞争”。

美国人担心的是,亚洲人能吃苦,愿意忍受更恶劣的环境,最终把美国人都比下去。一个世纪前,一位名叫塞缪尔•冈帕斯(Samuel Gompers)的美国劳工领袖,在一本政治小册子上写下一句当时非常著名的标语:“Meat vs Rice(肉食对大米)”。

他意思是,亚洲人吃米,米比肉便宜,所以亚洲人必然会不公平地击败美国男子,因此不能让中国人进入美国。这听起来真的很荒谬,但它真实发生过。

吴华扬:中美贸易战下“尴尬”的华人处境 — 永远的“外国人”

 

第二个大趋势,就是当今在美国社会内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白人将不再是美国的主要族裔。这种剧变在美国的某些地区已经引起了反弹。比如旧金山是美国华裔最多的城市,不仅出现过华裔市长,而且华裔正在形成这个城市里的人口新主流。

这在白人当中激发起一种基于肤色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把这看作是一种侵略,认为应该禁止中国学者入境。甚至有人宣称,每个中国人对美国来说都是一个威胁,每位华人——不管是新移民还是已经入籍的华裔美国公民——在他们眼里都可能是间谍。

近几年中,FBI曾两次对美国华人发起间谍控告。坦普尔大学物理系主任郗小星,美国国家气象局公务员陈霞芬,历经苦难,终于证明自己的清白。虽然最后这两起控告都被证实为捕风捉影,然而“所有中国人都有可能是间谍”的言论不仅骇人听闻,更从侧面说明了美国政府对华人的偏见和敌意。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发布的贸易之战具有更多象征性,对中国的言辞其实更多反映了美国国内政治,美国的分化与焦虑,以及中美的文化差异。此外,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也在为获得选民支持做准备。中美贸易战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症结,这只是更大问题的一小部分。

正是在这样的紧张时刻,持续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美双方都至关重要。CCG和百人会将尽全力搭建双边友好关系的桥梁,尽力消除误会,防止冲突升级。在这个时刻,有摩擦也有冲突,但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与机遇也将随之到来。

 

【相关评论】武空:中美关系收紧潮下的华人

疾病没有国界,生物医学研究的进步,大大受益于全球协作——数据分享、技术交流、研究方向协同分工,等等。科研成果直接造福的也是世界各地的人,让多少患者获得了求生的希望,病人家庭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福音。

由前副总统拜登(点击前文🔗)牵头力推的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登月性质的项目”,是一场政府斥资10亿美元的攻坚战,计划到2022年将发现和治疗癌症的速度提高一倍。引人注目之处是,该计划的一个标语就是:“癌症无国界”。这充分道出国际协作对于攻克生物医学疑难杂症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科研和相关的科学家,都能幸运地充分享受这种理想化的口号。随着中美关系急剧下行,“新冷战”、“麦卡锡主义”这些本来走进了棺材的词语,一个个被翻出来,一次次地爬上中英文新闻头版头条,占据美国华裔茶余饭后的讨论。

吴华扬:中美贸易战下“尴尬”的华人处境 — 永远的“外国人”


来自彭博社新闻

最新的彭博社新闻,报道了德州MD安德森医学中心的著名华裔科学家,56岁的吴息凤的遭遇。吴教授在被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联合调查了三个月后,主动辞职。现在其人已经回国,任职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她的先生和两个孩子仍然在美国生活。该中心还开除了另外三名华人教授,引发广泛争议(点击查看🔗)。

每年,NIH决定260亿美元的国家生物医学科研资金的发放,其中60亿美元的研究拨款被分配给癌症及相关的方向。

在6月5日的国会听证会上,NIH的官员向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汇报,表示已经通知了61家研究机构,要求调查属下研究人员获得的资助资金走向情况。并特别圈定了16起案件,涉嫌与外国政府的未公开关系,并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对当下的调查行动,NIH的首席副主任劳伦斯·塔巴克(Lawrence Tabak)给出了措辞明确的说法:“虽然涉及的只是基础研究的领域,但是这种处于专利前期的研究,属于知识产权的先行体。从本质上讲,你所做的就是窃取其他人的想法。”  -  NIH负责人劳伦斯·塔巴克 彭博社

吴华扬:中美贸易战下“尴尬”的华人处境 — 永远的“外国人”

德州MD安德森癌症中心是新的政治局势下的典型。当地FBI特工采取的针对性手段包括,查阅私人电子邮件,在机场截获华人科学家,去受调查人家里直接询问他们对美国的忠诚度。

调查表明吴息凤教授并没有涉及窃取知识产权的行为,但被指控没有透明其对中国的癌症研究的协助。——这在当今政治气候下,被认为是一种不忠于美国的行为。

没有悬念的一点就是,当下,一个个高科技科研领域的间谍嫌疑和被抓捕的新闻说明,华人,包括加入美国国籍的人,已经成为FBI的观察目标。

吴华扬:中美贸易战下“尴尬”的华人处境 — 永远的“外国人”

在美华人的名誉,已经成为美国右翼鹰派主导白宫的政治环境和一部分华人的违法违规不忠诚的行为,双面夹击下的牺牲品。

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过去的两年的时间里,在不同场合,反复传递一种明确信号。尽管华人多次领教这位雷总局的鹰派论调,但是最近一次4月份在纽约的演讲,又再度雷出新高度。
“中国发明了一种全民动员的方法,可以从各种各样的企业,大学和组织中以任何方式窃取技术创新。每个人都可能参与其中。中国的情报部门; 它的国有和他所谓的私营企业;每年在美国工作和学习的13万来自中国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坦率地说,中国似乎决心以盗窃为手段来争夺经济领先地位。”
FBI雷局长接受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采访

虽然在2016年大选前就已经可以算到,既富又软(政治力量薄弱)的华人很容易在”政治正确“被打倒后成为靶子;虽然早就有对身份是合法移民的华人(比如留学生、学者)和华人精英会被全面打压的担忧(🔗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华人的头号威胁),但是,当担忧转变成现实,上面这类论调一次次一天天地在新闻和美国政要的发言中出现的时候,还是难免错愕。

对雷总局这样的措辞,加州华裔国会众议员赵美心回应:
 “我非常担心,这是否会最终导致华裔美国人的人权受到侵蚀。

I’m very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this ultimately leads to an eros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civil rights.”
Judy Chu U.S. Representative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全球著名教授对华人的处境也感慨到,”FBI雷局长的评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姿态。让我想起了对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的典型指责——总是被怀疑带着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双重忠诚'。不得不让人回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裔美国人被关集中营的经历!“

吴息凤的个人经历,恰好说明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于个人命运翻天覆地的影响。

其实一开始,大环境完全跟当下180度的不同。进入2000年后,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前主管,发出鼓励全球协作,包括中美合作的倡议。

当时的思潮妥妥的国际范:

在德州,美国和全世界,消灭癌症!

中国每年有430万新出现的癌症病例,在这种科学全球化春风之下,对于来自中国的在美华人科学家,可谓打开了一扇情怀和事业双丰收的门。

自2010年以来,NIH每年为中美合作提供约500万美元的特别补助金,其中20%用于癌症研究,而中国也每年投入300万美元进行项目合作。根据NIH的内部资料,这些联合项目带来了大量关于癌症的高质量论文。科学的进步,造福的是两国民间。

科学合作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加州科学家与北京清华大学等高校联手着手环境污染治理的项目。这些合作,不仅仅将中国环境污染重灾区的严重程度降低了一半以上,也避免加州因为地理距离被大洋对岸的污染波及的可能性。

中美这些科学界和民间的合作,还有一项让人欢欣的成果,就是国宝大熊猫的保护项目,🔗赴美23年,最红的中国“打工仔”要海归了。

吴教授在大数据诊断癌症上是业界大牛,她发表过约540篇论文,被不同科研文献引用了约23,000次。她的团队首先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墨西哥裔比睡眠充足的同类人群更容易得癌症;喜爱焦烤食物比如烧烤,会增加得肾癌的概率,等等,这类能造福于民的公共卫生健康方向的科研成果。

在中美关系收紧之前,吴息凤曾是树立业界合作的楷模。 她多次参加在中国召开的医学会议,在休斯敦接待中国访问教授,并与来自26个国内机构的共同作者,合作发表了87篇研究论文。

笔者也曾在科研圈摸爬滚打过十余年,对基础研究有一手体会。这不同于研发专利药物。学术界的研究一方面本身就是以发表公开文献为目标,任何突破是造福老百姓的生活。前不久,伯克利大学表述过这个概念:
”需要了解一个基本规则,伯克利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们并不接触敏感的秘密技术或知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加州已经确立明确的政策,加州的大学不参与任何结果不能公开公布或传播的研究。“

伯克利大学对有华裔教授和学者被怀疑“间谍”发声明

但是,不同于加州的声音,处在德州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过去5年,渐渐转向了将基础研究更多地与药物专利结合的道路。这种引入更多实用和市场价值的指导思想,让该中心的研究保密度随之步步升级。再加上政治大气氛的声声收紧,MD安德森的华人成为了被“关照”的目标。

无论是当年通过《排华法案》的美国,还是发生麦卡锡主义的美国,都不同于当下有500万华人居民,并且不乏在高科技科研领域工作的华人的美国。2017年开始,新上台的鹰派政府发动”经济冷战“,FBI雷总局的想法代表了当下政府的思路,认为“美国也需要自己的整个社会来做出反应“。

在中国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赴美签证受到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师和商人,特别是科技行业的,入境时候在美国机场遭到拘留,边境人员对他们的数字设备进行检查和成像。

在美国的华人,全面经受FBI属下的56个办事处地毯式的经济间谍调查。以2009年为分水岭,之前的12年被起诉间谍嫌疑的案件里17%是华人;之后的6年,这一比率翻了三倍,达到52%。但是从1997年至2015年期间,至少五分之一的华人被告属于错误被抓不能被证明有任何罪行——几乎是非华人被告人错误率的两倍。其中就有被广泛关注的郗小星教授和水文专家陈夏芬。

三月份,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美国华人联合会(UCA)组织百余名华人学者、司法专家、FBI和联邦检查属官员聚集在芝加哥,展开了全面对话,中美关系收紧下,FBI和司法专家们支招。

全美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该中心的主管Pisters受到来自NIH高管的直接压力。NIH的一位高级主管引用了数十份员工电子邮件,声称吴息凤和癌症中心的其他四位科学家,违反了经费审查中要求保密的原则,并且未能披露在中国的有偿工作。NIH外部研究副主任迈克尔·劳尔给了30天的回应。

吴息凤被调查时承认,有与美国同事分享NIH经费申请草案(NIH grant proposals)——但不是为了泄露科学机密,而是为了得到同行的专业性建议。吴也委托实验室管理员和其他研究人员,帮下载和打印经费申请草案和论文评审草稿等文件。FBI认为,吴让实验室其他人帮助参与经费审查,属于违反了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职业规范的行为。

并不是所有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都采取了类似于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亚特兰大的埃莫瑞大学这种强硬的做法。同在休斯顿,与MD一街之隔的贝勒医学院也遇到NIH类似的要求。但是,采取了私下警告教育,依然保留职位的低调处理。

美国学术界对于这类处罚尺度显然有较大争议,按照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Lynn Goldman的看法,”学术上这些操作其实很普遍,可以发生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或者其他任何研究机构。要说是犯错误了,可能吧。但是要说是多严重的罪?不可能(Is it wrong? Probably. Is it a capital offense? Hardly)。“

全美诸多名校也先后挺身而出,为反对族裔标签表达了自己明确的态度。这背后有华人社区的积极维权行动,UCA、百人会、80-20等亚裔和华裔组织都在坚持不断地努力。到目前,包括加州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特拉华大学、莱斯大学、密西根大学等都已经加入发声明的高等学府的名列。需要特别感谢白先慎教授、薛海培先生、吴仙标先生等亚裔社团组织的领袖们,在背后的努力奔走。没有他们牵头各院校华裔和支持华裔的社会各界力量,就没有这些话语权上的声援。

被迫离开美国的教授的经历说明,即使是入籍美国,即使是科研著作等身,即使是全球最强癌症研究中心27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即使做到公共卫生与转化基因组学的系主任,也不一定能逃脱时代的洪潮。而十年前,她还是不同政治大气氛下,国际合作的楷模。

在美国实力强劲的犹太人,在第一版禁穆令出台时候,打出“今天我们都是穆斯林”的标语。这值得乐于跟犹太人学习的华人深思。今时今日,是否有更多人体会到“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真谛......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藏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绝密照片 2024-03-23 [222]
呵呵,果然放开面上申请限制不是啥好事儿 2024-03-22 [137]
蒋碧薇:与徐悲鸿私奔的大家闺秀,因“情”跌宕孤独终老 2024-03-22 [134]
15位心理学家荣获2024年APS终身成就奖 2024-03-21 [115]
Can we still trust the polls? 2024-03-19 [191]
Meet Hugo Miller, the first male dancer on the Trojan Dance Force 2024-03-19 [181]
USC Latino Alumni Association sets ambitious goals after raising more than $1 million in a single night 2024-03-19 [91]
AI女友热潮席卷而来,下载量竟是AI男友七倍 2024-03-19 [162]
房产经纪业大地震:美国已取消佣金或影响加拿大 2024-03-19 [243]
她用12年,从“凑数员工”,逆袭成百事首位女CEO 2024-03-15 [20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