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係教授林忠山表示,馬英九應該恢復“國家統一委員會”,把“國家定位”講清楚,這對馬英九的歷史定位會比較好,現在維持現狀只是模糊焦點,是鴕鳥心態。
陳水扁任內的外交幕僚劉世忠近日出書揭露,陳水扁任內曾想要恢復“國統會”並兼任主委,因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及綠營人士反對才作罷。對此,林忠山表示,恢復“國統會”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恢復“國統會”基本上是認同“中國”這個概念。
他認為,“國家統一綱領”是兩岸最高指導的政策方向,重開國統會,等於實質上把話講清楚,人民的價值,也比較能找出一個定位。他說,馬英九現在不願意做,是因為怕被“扣帽子”、怕有“外省原罪”的概念存在,這就是領導人智慧的考量。但他覺得這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有人主張兩岸持續交流、維持現狀即可,林忠山認為這是鴕鳥心態,林忠山強調,中國的歷史裏從來沒有和平統一過,只有武力統合的,如今把維持現狀講清楚,兩岸尋求一個歷史的發展、和平的統合、統一,這是好事,不是壞事;馬英九更應講清楚,不要一直模糊,才會有歷史定位的效果。
“國統會”全名為“國家統一委員會”,成立於1990年10月7日,任務是“研究並諮詢有關國家統一之大政方針”,由台灣總統擔任主任委員。目的在於“主導兩岸關係的發展”,力促中國統一。
“國統會”成立後共舉行過14次會議,最後一次會議是在1999年4月8日。
陳水扁當選台灣當局領導人後,曾在就職典禮中宣示“四不一沒有”原則,其中的“一沒有”就是“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但他從未召集過“國統會”會議。
“國統綱領”全名為“國家統一綱領”,經“國統會”在1991年2月23日舉行的第三次會議,以及同年3月14日召開的台灣當局行政部門會議討論通過。
“國統綱領”闡明:“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國統綱領”明確規定,分近程、中程、遠程三階段目標實現兩岸統一。其中,“近程”以交流互惠為主要內容,“中程”以互信合作為主要內容,“遠程”則致力於協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