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秦晖:只有不择手段的邪恶,没有不择手段的正义
2023/10/14 18:03:50 | 浏览:1931 | 评论:1

恐怖主义问题的起源复杂,简单的谴责是远远不够的,恐怖主义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大贤德大智慧和社会机制与制度的改进,决不是简单的报复所能奏效。我们下面将会就此提出一些看法。但是所有这些看法都要以一些底线性质的常识判断与良知判断为前提。我们所要捍卫的是做人的底线,这不是什么“主义”的问题。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国际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丧失这个最起码的底线还能叫人吗?

所谓“弱者对强者实行‘绝望的反抗’可以不择手段”的说法是一种可耻之论。且不说弱者与强者并不等于正义与非正义,即便是“正义的弱者反抗不义的强者”也决不能“不择手段”,尤其不能不择手段到故意滥杀无辜的程度。人类的先贤曾以古希腊作品《弑君者》的评论表明了这一道理,这部作品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古希腊某城邦为暴戾的昏君所统治,某公民企图暗杀他以解放人民,然而他先遇到了并未作恶的暴君之子并将之杀死,随即扔掉匕首逃匿。不幸的暴君见到儿子的尸体后,悲痛绝望之中用这把匕首自杀身亡。于是弑君者便出来吹嘘自己的功绩,并要求奖赏。

人们能肯定这种行为吗?即使在和平主义并不流行的古代、在认可以暴制恶的极端派思想家那里,答案也是断然否定的。激进主义的古代先驱托马斯·莫尔就指出:如果这个“弑君者”真的杀了暴君,那无疑是应当受到赞美和奖赏的;但他杀的只是个弱者。尽管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暴君之死,但莫尔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暴君之死是天意,即便杀人者也有除掉他的愿望,却并未抗强犯难,因此他“利用上帝旨意,贪天之功,厚颜求赏”便是可耻的。他应该要么杀掉暴君本人,要么谁也不杀。

秦晖:只有不择手段的邪恶,没有不择手段的正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弑君者”相对于暴君而言的确是弱者,但莫尔谴责他杀了无辜者时不仅因被害者无辜,而且因被害者相对于凶手而言也是弱者。换言之,所谓“弱者反抗强者可以不择手段”的说法在实践中首先是以不择手段地屠杀更弱者为前提的。如果习惯于中国传统中王子权势的人们不容易理解古希腊城邦政治中“暴君之子”是弱者这种说法,那么“9·11事件”中被劫持客机上面对歹徒的无助旅客、世贸中心大楼上面对旷世暴行无法逃生的各国和平雇员之为弱者则是毫无疑问的。那些不择手段地屠杀了他们的歹徒哪里谈得上什么“弱者反抗强者”,这些歹徒首先是恃强凌弱者,而且是不择手段地、“超限”地恃强凌弱!

我们知道人性是有局限的。人要不为恶,必须有所“限”——道德的自律与制度的他律。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如果处在所谓“弱者”地位时尚且能够不受制约地“超限”肆虐于更弱者,即毫无自律,他律也管不了他,那么万一他改变“弱者”身份、甚至成为“强者”后,谁能说他不会“超限”肆虐于所有的人或整个社会?!

事实上不仅“9·11事件”,一切关于为了所谓正义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说法都是邪恶的谬论,这种谬论下的恶行人们见得多了,从奥斯威辛到古拉格,从南京大屠杀到 波尔.布特 暴行莫不如此。无论在哪种“文化”、哪种“主义”中,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所谓正义,所谓善,归根结底都是对“某些事情做不得”的承认。墨子所谓非攻,孔子所谓勿施于人,摩西所谓十戒,都是对某种“限度”或底线的持守。因此正义与不义、善与恶之别,实际上就是择不择“手段”之别、有限与“超限”之别。于是“不择手段的善”本身就是个如同“黑色的白”那样的伪概念。有所不为谓之善,无所不为谓之恶。换言之,世界上只有不择手段的邪恶,从来没有什么“不择手段的正义”。无恶不作而谓之“求善”,则假恶丑之尤也。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126]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480]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520]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544]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643]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607]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601]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60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761]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85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lishui说:留言于2023-10-29 02:30:23(第1条)
当我们索要公平的时候,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现实:世界的本质是不公平,只是偶然碰撞出一些公平贡献给人类。客观世界具有差异的本相。人类自诩强大,但在差异面前无能为力。不确定性决定了世界的差异,自然之力不经意间制造了这些差异和区别,多样化,使得这个世界的各种生态能够繁𧗠下去。所谓公平,只是人类对生存机会和生存资源均等分配的理想。从不确定性原理出发,没有差异,社会就缺乏动力,差异太大,受到生存实际和心理压力的人们便会产生破坏力。

在差异的,不公平的客观世界里,各种偶然性的运行、碰撞和机缘巧合可能会达成某种公平的结果。但这种偶然达成的公平与人类主观感受上所要追求的公平是不一样的事情。人类所要追求的公平理想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们为了这个理想设计了各种行为规范、资源分配制度,既要实现结果的公平,又要接受起点的不公平。无论如何,我们对于公平的理想,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各种所谓实现公平的制度所能实现的不过是人们主观上想象的公平。每一个个体或者群体感受到的公平,极有可能仍然是别人或者另一群体付出的不公平。

人类社会运行的底层法则是偶然性,在偶然性中获得的一切都值得珍惜。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