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革新CAR-T细胞工程:脂质纳米颗粒在mRNA转染上的优势
2023/11/17 14:11:20 | 浏览:1337 | 评论:0

目前已批准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严重依赖于病毒转导,是一种时间和成本密集型的策略,且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相比之下,将体外转录的CAR-mRNA直接转移到T细胞中是CAR-T细胞工程的一种更为简便、安全的策略。电穿孔(EP)目前在临床试验中被用作生成CAR-T细胞的mRNA递送方法,但实际获得的工程化T细胞仅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抗肿瘤活性。

我们曾在“改善基于mRNA的CAR-T生产工艺,“在体CAR”是否是康庄大道?”一文中提到与诺华(Novartis)的CAR-T疗法研发生产合作多年的弗劳恩霍夫细胞治疗和免疫学研究所(IZI)。IZI研究所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过题为“How to improve mRNA-based CAR-T cell 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ity? A lab-scale comparison(如何改善基于mRNA的CAR-T细胞生成和功能?实验室规模的比较)”[1]的文章。该文章通过对常规生产参数的调整,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为mRNA制备CAR-T的工艺流程升级提供参考。该团队经比较实验后认为,基于LNP的转染方式可能是更好的可放大的制备工艺,将显著优于传统电穿孔的方式。

基于这一假设,2023年10月18日,IZI研究所联合Precision NanoSystems在Cell子刊Molecular Therapy -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ipid Nanoparticles(LNPs)outperform Electroporation in mRNA-based CAR T cell Engineering”的研究论文,进一步对比了常规电穿孔(EP)与LNP在制备CAR-T工程细胞中的不同表现。与EP-CAR-T细胞相比,基于LNP的转染方式在体外增加了T细胞的活性,延长了CAR的表达时间,且增殖速度更为平缓,显著增强了CAR-T细胞的持久疗效。

革新CAR-T细胞工程:脂质纳米颗粒在mRNA转染上的优势

来源:参考资料[2]

对比EP与LNP的mRNA转染

研究人员从CAR表达量、mRNA表达时间、CAR-T细胞功能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表征两种转染方法的差异。

为获得最优化的EP条件以和LNP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电穿孔设备,手动调整包括脉冲电压、精度等影响细胞通透性的参数,结果显示,在1600V,10ms,3脉冲条件下的电穿孔可获得最大细胞活性和较高的基因表达水平的CAR-T细胞。

LNP封装CAR-mRNA采用了商业GenVoy-ILMTM T细胞试剂盒。该T细胞试剂盒在基于mRNA的CAR-T细胞工程中比两种临床批准的LNPs的脂质成分更有效,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更小。需要添加载脂蛋白E4(ApoE4)才能使LNP成功转染T细胞,并观察到CAR的表达。该试剂盒条件下获得的LNP包封率约为96.8%,直径约为78.3 nm,多分散系数(PDI)约为0.201。6µg CAR-mRNA每106个T细胞作为LNP转染T细胞的最佳剂量,可维持高CAR表达和细胞活性。

转染后CAR-T细胞功能对比

本研究中使用了抗f(ab’)2-AlexaFluor647试剂孵育细胞,作为CAR表达强度指标,检测细胞表面的CAR表达。

在电穿孔组中,转染后6h即达到表达峰值,观察到有92%的T细胞表面有高强度CAR表达,表明电穿孔实现了快速有效的mRNA转染。但中位荧光强度(MFI)在1天后就显著降低,此后表达CAR的细胞比例快速下降,在第3天时低于10%(图1A)。

相较之下,LNP转染的细胞,其最大中位荧光强度(即最大CAR表达强度)显著低于EP转染。LNP转染1天后CAR表达才达到峰值,检测到84%的细胞表达CAR。这一结果表明,LNP转染后mRNA的表达较EP的更慢。然而,总RNA提取和qPCR分析显示,LNP转染的细胞内CAR-mRNA水平较EP转染的更高(图1C)。此外,转染2天后,LNP转染的细胞CAR表达量持续高于EP转染,直到6天后表达CAR的细胞比例才低于10%。

革新CAR-T细胞工程:脂质纳米颗粒在mRNA转染上的优势

图1. 转染后CAR-T细胞功能对比

研究人员分析,这些结果可能是由两个原因导致的:

1)转染后部分mRNA仍被包覆在LNP中,未能及时表达CAR蛋白;

2)尽管EP可一次性转染大量mRNA,但快速的翻译导致了大量mRNA降解。

LNP转染的T细胞治疗活性与转染后CAR的表达时间一样较EP转染延长了3天。此外,LNP转染的T细胞针对表达CD123的KG-1细胞毒性下降也更为缓慢。尽管EP转染T细胞的细胞毒性在6h后就达到最大值83%,而LNP转染T细胞在1天后才达到最大值且为76%,低于EP,但具备细胞毒性的EP转染T细胞的在第3天就已经不足10%(图1D)。

因此,LNP转染的T细胞中,CAR-mRNA的表达时间将更长,且转染的CAR-mRNA水平更高,针对表达CD123的KG-1细胞的细胞毒性将更为持久。

转染后T细胞表型、活性和脱靶毒性对比

研究人员通过测量T细胞表面标记物来检测转然后T细胞的表型,包括T细胞亚型(CD3,CD4,CD8),激活(CD25)和衰竭(LAG-3)。结果显示,CD3表达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在两种转染方式中均未受到影响,CD4+辅助T细胞有略微下降,而CD4+CD8+T细胞则在两者中均显著增加,证明转染后CD4+辅助T细胞向CD4+CD8+T细胞的转变。同时,CAR-T细胞表面CD25表达的增加也证明转染后T细胞大量转变为激活表型。然而,EP转染的T细胞中LAG-3表达较LNP转染的更高,略微增加了T细胞的衰竭(图2A)。

对比可得出,EP或LNP转染在对T细胞的表型、激活和衰竭上无显著差异。

革新CAR-T细胞工程:脂质纳米颗粒在mRNA转染上的优势

图2. 转染后T细胞表型、活性和脱靶毒性对比

通过对膜联蛋白(Annexin)V和7-AAD的双阴性分析,可以检测转染后T细胞的活性,细胞凋亡时Annexin V为阳性,细胞死亡时两者均为阳性(图2B)。根据图2C显示,EP-CAR-T细胞在0.25天(6h)时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LNP-CAR-T(40% EP:65% LNP),且在1天后差距更大(46% EP:72% LNP)。这一结果表明,EP转染较LNP更容易降低T细胞活性,损耗细胞。

作为对照的Mock-CAR T组显示出较所有转染组更好的T细胞存活率,表明CAR细胞内激活域的强直信号(Tonic signaling)将对T细胞活性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强制信号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毒性,研究人员测试了转染后CAR-T细胞对CD123阴性K562是否也会表现细胞毒性(图2D)。可以观察到,相较于未转染的T细胞,转染后CAR-T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

然而,对比转染1天后的细胞毒性,EP-CAR-T对K-562细胞的毒性明显强于LNP-CAR-T。转染第3天后,两者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均下降到与未转染T细胞一样的水平。该结果证明,mRNA工程化CAR-T细胞对非靶细胞具有短暂影响,但LNP方法在转染1天后相较于EP更为安全。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测试了CAR-T细胞在靶细胞和非靶细胞分别或共同存在时的特性(图3)。由于CAR-T细胞识别靶细胞时的抗原依赖性增殖会影响CAR的表达动力学,研究人员设置了包含KG-1和K-562或分别只含单种细胞的试验组,对比CAR表达和CAR-T细胞的增殖差异。

两组CAR-T在转染1天后具有相似表达量,然而研究人员观察到,LNP-CAR-T的CAR表达在KG-1细胞中的后3天内和在K-562细胞中的后2天内均比EP-CAR-T有更显著的提高,表明LNP-CAR-T具有更持久的CAR表达(图3A, B)。与之相对的,两组CAR-T在KG-1和K-562中的细胞增殖都显示增加,证明T细胞的抗原依赖性增殖可能是由CAR介导的T细胞活化诱导的(图3C, D)。

革新CAR-T细胞工程:脂质纳米颗粒在mRNA转染上的优势

图3. CAR表达和CAR-T细胞增殖的差异

总结

本研究使用了相同的CAR构象、mRNA设计、mRNA数量、细胞计数、转染时间和T细胞扩展条件头对头比较了基于mRNA的电穿孔转染以及LNP转染两种方式的实际效用。LNP转染方式相较之下在延长CAR表达,降低T细胞毒性,延缓T细胞增殖减少细胞衰竭上具有更好的效益。

此外,LNP-mRNA的可制造性和可扩展性更具备成本和时间效益。作为一个灵活的平台,LNP-mRNA不需要改变制造过程和LNP配方,仅需改变序列设计即可筛选、生成不同的CAR-T细胞,为临床提供了方便、及时的生产制备途径。

参考资料

[1]Nadine Auw, Robert Serfling, Reni Kitte et al. How to improve mRNA-based CAR-T cell 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ity? A lab-scale comparison, 05 April 2023, PREPRINT(Version 1)available at Research Square. doi:10.21203/rs.3.rs-2719850/v1.

[2]https://www.cell.com/molecular-therapy-family/methods/fulltext/S2329-0501(23)00178-X#%20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近30年来,这5个癌症增长最明显!抓住癌症早期的5个信号 2024-11-06 [412]
新证据:长期喝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不听劝! 2024-11-06 [392]
大选之际,华人女子非法入境美国被查出超高致死率传染病,民主党又添一债! 2024-11-04 [439]
严欢/石正丽团队首次提出人工设计病毒受体 2024-11-03 [476]
肥胖促癌的原因找到了!《科学》子刊:这种“酸”让肿瘤长得更快 2024-10-31 [545]
促氧化剂抗癌实锤了!科学家首次发现,维生素K3以独特的方式杀死癌细胞丨科学大发现 2024-10-31 [548]
哈佛博士生疯狂实验:一个月狂吃720个鸡蛋身体会怎样?结果大意外… 2024-10-31 [582]
几点睡觉算是熬夜?13万人研究提醒: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很多人搞错了 2024-10-31 [572]
免疫系统中的microRNA调控:历史与展望 2024-10-31 [352]
科学家借人类干细胞助猴子重见光明 2024-10-27 [66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