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1月,美国普渡大学因为一位副教授的学术造假事件,已同意向联邦政府支付737,391美元(折合人民币527万元)的和解金,以解决与张君如 (Alice C. Chang)案件相关的虚假陈述指控,偿还了因提交伪造数据的申请而获得的资助。
张君如,曾在美国普渡大学医学院担任基础医学副教授,她因为在两篇已发表的论文中伪造了数据,并在16份拨款申请中伪造了384张图片,通过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ORI)的赠款申请,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获得了近70万美元的资金(约人民币500万元)。
因此,她被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ORI)处以10年内禁止申请任何美国政府拨款的基金项目的重罚(ORI开出的处罚年限多数是在3年-5年)。这是ORI近年来开出的最严厉的制裁之一。
然而,在她的学术生涯中,她不断攀登高峰,积累了令人瞩目的履历,毫无疑问,她的职业生涯非常出色。
根据资料显示,张君如出生于中国台湾,攻读博士学位时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并随后前往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在2012年,她踏入普渡大学基础医学部,开始她的教职生涯,最初担任癌症生物学和药理学的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揭示肿瘤微环境如何调控乳腺癌干细胞的表观遗传状态,探索其中的关键分子机制。后来,她转至兽医学院,担任副教授一职。
然而,被ORI处罚后,这也意味着张君如在美国学术界将面临极大的困难,难以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难道她就这样退出学术界了吗?
答案是并没有,她如今已经换了高校继续科研和教学,教职更是升为教授,并担任所在学院的院长。根据Nature子刊论文发表于2020年9月,此时张君如已经改换门庭,到了台湾中国医药大学。
考虑到组建团队,做研究并投稿,时间至少要前推几个月,甚至超过一年。也就是说2019年,她似乎就已经准备好退路,从美国回到台湾,担任了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一职。且似乎好像更受人欢迎了,丝毫没有受到学术不端事件的影响。
学术不端事件被扒出时,据ORI在调查结果中称,她是普渡大学兽医学院基础医学副教授,在她的16份基金申请中伪造了384个图表中,故意或轻率地伪造或编造来自同一小鼠模型或细胞系的图像数据,通过重复使用这些图像,来表示来自不同小鼠模型或细胞系、不同实验处理的不相关实验,更有一些图像经过了PS。
在16项涉假申请中,有两项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批准,Chang获得了688196美元的资助。用于“靶向二甲双胍指导的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命运”。
ORI说的另一项资助是在2014年提交的,并得到了资助,“靶向细胞极性机制以耗尽乳腺癌干细胞池”,并没有出现在NIH RePorter中。其余的赠款未获批准。此外,张君如还在以下两篇由美国公共卫生服务(PHS)资助的论文中,故意或轻率地伪造或编造数据。她本人既不承认也不否认ORI对这两篇论文的调查结果。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ORI给她了一份处理决定:
1.被申请人将自2022年12月7日起10年内禁止与美国政府机构签订任何合同,包括一切基金申请
2.10年内,自愿不担任PHS的任何咨询或顾问职务,包括但不限于咨询委员会、董事会及同行评审委员会任职
3.被申请人需要写信给期刊,对两篇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更正,并将通信内容抄送ORI和普渡大学的相关人员
照道理来说,根据ORI的处罚,意味着张君如在美国学术界很难继续混了。
在2012年,张君如加入了普渡大学基础医学部,担任癌症生物学和药理学的助理教授,研究重点是揭示肿瘤微环境调节乳腺癌干细胞表观遗传状态的关键分子机制,后进入兽医学院担任副教授。张君如最后获批的那些NIH基金资助是2019年执行,公布时间是2018年12月3日。至少此时,她应该还在普渡大学。
张君如改换门庭,到了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后是什么境遇呢?
根据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官网报道,学院近两年还牵头举办了“三分钟生科论文口说竞赛”,在张君如院长的领导下,这个活动搞得声势颇大。激发了学生们对于科研的兴趣。
那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真的对张君如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吗?
非也,在ORI文件发布的当天,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对于张君如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多处删除。日本学术侦探“白乐”在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官网的截图,目前已不可见。合理的推测是,校方在保护张君如。
外国网友纷纷表示:为什么捏造基金项目数据不是刑事犯罪,而捏造工作聘书却是?
此外,为什么不要求欺诈者偿还欺诈获得的钱款?如果发现资助申请包含虚假信息,似乎应该理所当然地这样做。
这些问题都依旧存在,但是没有明确的答案......
●学术造假的影响
我国是如何规定的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是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的一项规范高等学校学术诚信建设的法规:
对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进行了定义、分类、预防、调查和处理等方面的规定。该办法旨在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涉及到数据的伪造、篡改、剽窃、抄袭等,这些行为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导致科学研究的结果失真、失效,甚至造成重大的错误和后果。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科学的精神和道德,影响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涉及到对公众的欺骗、误导、隐瞒等,这些行为违背了科学研究的诚信、尊重、负责的道德规范,损害了科学的尊严和权威,削弱了科学的社会服务和引领作用。
尽管学术圈论文频频暴雷,但科研人应该坚持科研诚信的原则,不论在基金申请还是论文发表中,都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要为了追求名利而牺牲科学的精神和道德。其次,加强科研监督和评估的机制,对于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不要姑息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