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一个帖子,题为《施一公到底有多牛?》
有一个跟帖道:“一个熟练的电镜专家,不是什么理论创新,在世界上算不上顶尖的科学家”。
下面有人怼道:“你在世界顶级刊物发一篇试试”。
我发现凡是脑壳不灵的人,大都是这种怼法。
施一公应该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中比较出众的一位,官衔儿曾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有人怼我说是清华大学副校长,这不重要)后来又当了浙江啥大学的校长,在世界顶刊《自然》《细胞》发了一大堆论文,派头十足。他的弟子颜宁也在这两家刊物发了一大堆论文,折腾来折腾去,今年终于也评上了科学院院士。我猜这个结果能把搞化学的郑强气得七窍生烟,拍桌子砸板凳。
为啥子郑强吼起牛逼冲天,却没评上院士呢?我猜他也同样只是一个熟练的化学实验专家,没搞出啥子理论创新。他之所以跟我一样喜欢吹牛逼,重大原因之一,就是跟我一样心头憋着一股燥气。
我的另一个猜测,按中国的院士评选资格,能在世界顶刊整几篇文章甚至多整几篇文章,是最牛逼的硬通货,据说有些院士连这些刊物的边儿都还没摸着。
也就是说,中国的院士评选,虽然比中国的博导、教授的选拔要高一篾片,但是同一个性质,比的是论文的级别与数量。当然如果能拿个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一二三等奖,也是相当牛逼的了。
但据我观察,有关中国一揽子院士的介绍文字,基本上(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是小打小闹,拿不出一个真正像样的东西。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的院士,叫“矮子里面拔高子的院士”。
啥子叫“矮子里面拔高子”呢?
其实说穿了,就是大家都是矮子,没一个真正的高子。
举例来说,我打着光脚板量身高,不多不少正好一米七。我老婆说我撒谎,偏要说我其实只有一米六九点五,还差半公分才脱离“半残废线”,害得我不得不拿出医务室电子身高测量仪的手机拍照加以严正声明。
啥子意思呢?
就是说,按严格的国际院士“身高”标准来看,中国的院士大概刚好达到一米七,这是中国人的正常身高标准,故刚好达到了中国的院士标准。
按这个标准来看,郑强可能也刚好达到了一米七(虽然他的生理身高大概只有一米六)。
他之所以没评上院士,可能跟他喜欢吹牛逼有关,不吹可能还有点儿眉目,越吹越没人鸟他。
我的情况跟他不太一样。
哪里不一样呢?
我的“身高”远远超过了我的生理身高,按理评个中国院士绰绰有余。
可惜中国不设音乐理论院士,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即使设音乐院士,也没有我的戏。
为啥子呢?
因为音乐学界想当院士人的很多,前八位候选者多半儿非两届莫名其妙的“杨荫浏学术提名奖”获得者莫属,光这八位之间估计就会争得鸡飞狗跳一嘴毛。
更莫说在这八位与我之间还有一大堆武大郎在虎视眈眈地候着。
所以我不跟他们争,就在这儿吹吹牛逼来证明我的牛逼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