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育的N种最优解
要说今年最大的热点,大概就是人工智能和ChatGPT了。
除了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之外,更多家长则是担心:未来有多少职业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高学历在未来会不会也没有什么用?
甚至有家长表示,女儿学艺术,但是也建议她每学期读一本科技书。
而本文作者,北美工程博士舒己坏更是犀利指出:比人工智能更恐怖的是,我们目前传统的学校教育,正让孩子登上“愚昧之巅”。
根据美国就业信息网站layoffs.fyi的数据,2023年科技公司裁员人数已经超过了26万了!相比于2022年多了整整10万人。
全世界范围内裁员潮下,“辗转十年,终成炮灰”,这是很多在美名校生的自嘲。而对于在大洋彼岸魔都、帝都家长们更多却是一种警告:卷到尽头面临失业,我们教育是否也该迭代升级?
在家长和很多机构教育对孩子的规划里,孩子的成长曲线基本是直线,甚至是带有compound(复利/加速度)的上升曲线。
△类似于《原子习惯》书中James Clear提出的令人神往的一天百分之一的提高。
我们向往孩子提高和进步,一心向上,我们都害怕他们错失机会,害怕走弯路。典型的中产的教育路线普遍就是踏出名校大门后踏入大厂或体制内。而这条道路上竟然卷到了容不下犯错误的代价。
这在广大精英子女教育中更为显著,为了名校特殊的人际关系圈子,很多是一个商业规划和资源整合的思路,非常害怕孩子犯错误。
虽然从路线上来讲去设计一些坑和坎似乎是违反常规的,但是现实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美国的统计调查,Gen Z的孩子在18岁到34岁之间可能需要换10次以上的工作。而ChatGPT之后的时代,很多人都受影响,李开复说很多人需要--
Relearn(重新学习),
Recalibrate(重新标定),
Renaissance(复兴)。
名校的门越来越难进,而名校进名企的道路也变得更加狭窄。这两年国内大学生就业率低。
ChatGPT的推出更是宣告了一个新的智能时代的到来,孩子必然面对一个技术高速迭代,甚至是一个技术自迭代的时代。
什么样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呢?
传统的指标里,固然扎实的功底的学识和智商(数学能力,分析与逻辑能力,记忆力等),很高的人际能力和情商(共情力,自控力,沟通力,动力)是很重要的。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有学者把情商的一部分有关适应的部分拿出来,专门称作适应商(Adaptability Quotient)关注点主要在:
灵活性,弹性(抗挫性),延迟满足,和勇气。
AQ和IQ结合在一起就会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AQ 和EQ结合就会增加自我认识,归零学习(unlearn)和重新学习(Relearn)。
如果三商都高那么你的表现评价就应该会高。
而本文作者舒己怀最近读了几本书,发现认知的达宁曲线,创业者的心路历程和他熟悉的超弹性的材料变形曲线具有严重的类似之处。
达宁曲线讲的是能力和信心的演化过程。
△达宁曲线
创业心路历程讲的是创业者从信心满满到沮丧到重新出发的过程,而超弹性曲线则是和传统金属材料脆断不同,有能够再次发威伺服的能力。
△创业者心路历程
△超弹性曲线
这三个曲线都有一个双峰的曲线形状,尽管属于不同的学科,但这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
很大程度上反应了适应商来自于这样一个升起—>跌落—>再次升起的过程。我们不求严格证明这一点,而是从“人又是怎么进步和成才的”这个问题出发?从成长曲线是什么样子,来讲讲子女教育的问题。
01
什么是愚昧山巅(Mount Stupid)?
我觉得现在的学校的教育可能有这么几个问题:
1
很多地方一好遮盖百丑,特别是学习好;
2
知识被切割,学科之间的联系被阻隔,学科与现实的联系被阻隔;
3
学校教的是各个学科收获的果实和这些果实的应用,并没有教会孩子们获得这些果实的过程,也没交给孩子去质疑和Enquiry(查究)。
那这样的后果是什么的,武装满满的孩子,意气风发,碰到真正的挑战的时候并无准备。所以说有,学校教育往往只是帮孩子们登上“愚昧”之巅。
我觉得愚昧之巅之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时孩子们的信心是无端的(unwarranted)信心
初始的信心基本往往是没有理由的(unwarranted),或者一种黏贴的(pasted-on)的信心,比如学校领导和鸡汤大师给的信心。学业的成就也会成为他们职场初期信心的来源。他们在这时候的信心是大于自己的能力的
这时候出发点往往是以自我(ego)为中心的
张口闭口都是我的兴趣,我的能力,我的成就,我的理想。所以说理什么的逻辑也不是很强烈,并不能很好地为自己做的事情找到辩护的理由。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缺乏对事情的敬畏好奇之心
对于自己所处或者即将面临的境界是一种盲目的状态,对自己对很多事情的无知和无知的领域了解很少。
死的知识
这时候的知识往往也是现成摘好的果实,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和前提条件往往是不怎么了解,也就是说这些知识是一些僵化的知识。如果有推理也是过分简单的推理或者想当然的认知(wishful thinking)。
虽然说愚昧之巅并一定都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假如你不尝试挑战性的东西或者说没有经历大的风雨,你并看不出你处在愚昧之巅。但这并不改变你的认知和生命水平。
比如说80年代和90年代的很多大学生只是遵从了名校到好工作,好工作被提拔,创业碰到黄金时期。
名校进入大厂/体制内,并没有经历充分的挑战。所以并一定不知道这个愚昧之巅的存在或者说对受挫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无认知,所以在教育子女时候并无准备这样的理念。
越发是聪明的孩子反而越发容易登上愚昧之巅。
02
碰到困难的绝望之谷之万念俱灰时,
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如果你在愚昧之巅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做挑战远超自己能力的事情,那么你用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跌入绝望之谷。现实的打击从不被承认和挫折开始。
很多低谷时候的表现,生活会失去意义,世界灰暗,一切扭曲,击打接踵而至。都说在绝望悲伤的时候,你看一切都是仰视的,困难会被放大,事情也会扭曲。
如果你缺乏这样的经验,那么特别容易发生次生灾害,所谓的祸不单行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做减法,(去除ego自我),这时候你的ego迅速地从气球化成了气泡和无有。你要找到自己的锚点,什么是我可以失去的,或者说本来不属于我的,也就是去除ego, 寻找self, 保留自己的基本面。现实来临的时候,你发现很多悲伤的想法。
这时候你该问自己的问题是:
努力回击的话可以做的事情,可以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可能的损耗是什么?如何避免赌徒心态?
什么是自己可以抓的住的和自己可以抓的住的?什么才是我的锚点和本质部分?
什么样的情绪是自我的消耗?什么样的事情是对自我的伤害?
这个点是如果自己是帮忙另外自己下次重新来过会做些什么?
这些情况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时候,但往往都是出现在实力和信心出现较大差距的时候。其实其实很多人在升学过程中发力过猛或者“运气太好‘,这个忧伤绝望山谷甚至出现在大一的时候。
对于刘思慕这种没有按照自己兴趣选专业和职业的,则是出现在被四大EY裁员的时候。对于很多移民或留学后工作的,则是出现在碰到“坏老板”或者是内部考核分数低,而无力为自己正身的时候。
而对于创业的孩子这一天几乎是必然的。这时候心理的准备是可以救命的。是一种有心理准备的挫折。都说在绝望悲伤的时候,你看一切都是仰视的,困难会被放大,事情也会扭曲。
有心理准备的话,就会保持一个基本的认知水平,不至于丧失方向感,保持一份理性,也可能给自己留一份cushion(缓冲区)。
03
向第二个山峰进发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的
当情绪的风暴结束不久时候,你也就迎来了拐点,开始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做新的探索,做Pivoting, Experimenting and modification/improvement(寻找支点,试验,修正)。
等待新的时机成熟,准备新的出发。我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叫做酿酒的过程,孩子要享受这个过程。这时的信心可能是微小的,是低于你的能力的,但这却可能是个最佳的状态。
宾大沃顿最年轻的教授Adam Grant 把这个叫做信心的Sweet Spot。而你的信心是基于你和环境的,是一种战略上的信心。而你的谦虚则是基于现实和工具的,是一种战术上的谦虚。
另外他把这个心态叫做confident humility(自信且谦虚), 颇像我们说的,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这是的信心就不再是无理由的/黏贴的/基于我做过了,而是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做到什么。
人生的成就或许不是你达到了多高的高度,而看你如何克服克服了多少困难。这种克服困难给你的信心是一种真正的信心,是未来路上的保障。
作者本人就经历过不少沟坎,所以在经历新的难处的时候就会波折震荡小一些。在认知的路上,你在这时候会更合理地考虑更多样化的观点,不那么固执己见。
这时候想做的事情,更多是和自己结合紧密地事情。拿芝大教授David Brooks的观点,这第二个高峰,往往是关系方面的,社区方面的,或是精神方面的。
这时,将会迎来一个更加成熟全面的你。或许这才是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
04
如此变化的社会里需要的是什么?
有人做了调查,历史上美国被人爱戴的总统具有一个共同优点就是认知灵活度。他们具有无以比拟的至高权力和执行力,具有这样的力量自然需要对事态有一个很好的判断能力,特别是事态发生变化的时候。
如今面对普通人的形势似乎也是变化非常显著的。变化中的认知灵活性,求生过程中的弹性,取舍的刚毅是非常难得的。其实这种灵活度也是困难时候的坚毅的伴随物。
我们在变化的环境中知道自己的定位(也就就是 Self-awareness),知道对自己重要地东西,有选择性的有目的地承担有限地风险。
人全面客观看待自己在每件事情上的成功和失败,中国古话说“胜不骄 败不馁”。胜利了也可能只是运气好,失败了也可以是有很多正确的思考和做法。
这样子做,一是自己获得经验教训,二是帮助建立真正的自信。信心要建立在 reality check基础上,就像希腊神话里说的知识要建立在地上。
所谓reality check, 就是校准自己的认知。富人完全用钱解决问题,其实也丧失了reality check 的机会。家长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也让孩子没有了 reality check 的机会。
(《Adaptability in this Technological age - Creative Thinking Institute》)
对任何人来说,碰到风险和困难的时机是难以挑选的。但是接触社会就是和风险困难,有的经验和教训可能只能通过现实的经验才可以获得。
「写在后面的话」
平时可以做些什么? 我的文章结尾总是会提出以现实的建议:
做好遇到困难和磨难的心理准备,特别是父母的心理准备。
困难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而困难对有准备的孩子伤害会小很多。尽管几乎每个家庭都愿意让孩子吃苦,但话语往往是这样的,高考结束就好了,毕业了就好了。
大家都期待着陡坡之后的坦途。岂不知顶峰之后的悬崖,而真正要走的是悬崖之后的上坡路。
让孩子吃苦还是不该吃苦,吃什么样的苦:马斯克觉得吃苦帮助他成为了现在的自己,给了他额外的力量和意志。他的孩子们没有吃过他那样的苦,这让他觉得很苦恼。他觉得“他们应该在学校吃点苦,但现在的学校太保护学生了。
在登上“愚昧”之巅之前,养成乐于闻错的习惯,摆正认识态度。
给自己的认知多设置假设条件。这样你的认知就会灵活和易用一些,不容易走向愚昧山巅。
当你有一些 成就和才能时候社会就会加速地把你推向高峰,而在“愚昧”之巅又不知何时狠狠地把你扔向谷底。这种情况多少是和自己的ego的大小有关系的。我们要有个超脱的心态的去看事情。
享受在谷底酿酒。
谷底固然不是安乐的所在,但是在谷底之中却是帮助你认清自己和现实的所在。有时候不是你做了多少事情或者积累了多少年的经验,甚至不是你失败了多少次,而是你在失败获取了什么样反馈,得到了什么样的认知和心态。
吸取教训,反思自己,确定自己的锚点,什么可以丢失的,什么是不可以丢失的?现在做的事情,如果拉长时间轴,你会这么看?
是不是今天做的事情会对将来发生很大的改变,还是今天可能只是小题大做,自己是不是仅仅是时间造成的偏差。有时谷底酿酒是寻求自己的改变,有时则是寻求机会和环境的改变。
什么是最好的抗挫折方式?
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吗?还是实践或是 各种野营?如何给出经验的礼物?
这些方式都是很好的联系抗挫折的方式。我记得当年和女儿从辩论比赛回家的路上,看到她的一次次沮丧和失望,到后来两个人可以Hi Five 击掌庆贺。
其实我平时在和孩子(甚至是小娃)对话时候,无形当中也会给对话中设置障碍,给他们做一些假设的挑战,让他们思考,帮助他们能更加理性地认识真相。
时间长了他们就有了这样的习惯。给自己提问,给自己设置困难。
就业寒潮之下,无数人需要重新出发。有的人不能适应不能走出绝望之谷,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其实,人世间事情历来如此,你帮孩子进入好学校,找到好工作,都不足以让你对孩子放心,只有当让孩子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能在在逆境之中学会扬帆,不会因为困难而迷失或者失去理性的判断,你的任务才算大体完成了。
我知道加拿大不止一个私校面试孩子的问题都是: 这个孩子有没有遭受过早期困难?
因为早期的困难是孩子未来适应和成功的很好的指示灯。而培养一个具备高适应商的孩子,也许才是这个加速变迁的社会里最好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