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小鼠的研究表明,打破禁食比禁食本身带来更多的健康益处。研究发现,当小鼠禁食后重新进食时,它们的干细胞数量激增,以修复肠道损伤。但这种干细胞的激活是有代价的:如果在禁食后的再进食期间发生了致癌的基因变化,小鼠比没有禁食的小鼠更有可能发展成肠道的癌前息肉。
这些结果于8月21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Short-term post-fast refeeding enhances intestinal stemness via polyamines 。表明“再生并非没有代价”
研究人员数十年来一直在研究禁食的潜在健康益处,有证据表明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延缓某些疾病并延长啮齿动物的寿命。但这些益处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一直是个谜。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分校的干细胞生物学家厄梅尔·伊尔马兹(Ömer Yilmaz)和他的同事发现,干细胞可能涉及其中。在禁食期间,这些细胞开始燃烧脂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这增强了它们修复小鼠肠道损伤的能力。
伊尔马兹和他的同事试图了解禁食如何以及何时引发干细胞活动的激增和数量的增加。在他们最新的工作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三组小鼠:禁食24小时的小鼠,禁食24小时后允许再进食24小时的小鼠,以及在整个研究期间随时可以进食的小鼠。
在禁食后给予食物的小鼠中,肠道干细胞的增殖速度最快。这些干细胞有助于修复和再生肠道内壁,部分是通过产生大量的称为多胺的分子,这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至关重要。
“我们过分强调禁食以及禁食多长时间,而忽略了等式的另一半:再进食状态下发生了什么?”伊尔马兹说。
另一方面 但肠道干细胞由于其不断分裂的能力,也可能成为癌前细胞的来源。当研究人员在再进食期间激活了小鼠的致癌基因时,这些小鼠比没有禁食的动物更有可能发展成肿瘤。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癌症代谢专家纳达·卡拉尼(Nada Kalaany)说:“正是这些额外的癌症倾向帮助动物越过了边缘,发展成肿瘤,而不是进食行为本身。”
研究人员应该始终关注任何可能导致癌症的因素,但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的生物老年学家瓦尔特·隆戈(Valter Longo)表示,基因被调整的小鼠“几乎注定要得癌症”,而这项研究中发现的风险小幅上升可能并不广泛适用。例如,他引用了他在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禁食的小鼠与没有禁食的小鼠相比,异常细胞和组织生长减少了45%。相反,隆戈说,《自然》杂志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识别如何执行协调的细胞再生以修复受损组织,例如患有炎症性结肠或克罗恩病的人。
目前还不清楚《自然》杂志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以及如何适用。伊尔马兹说,他和他的同事计划进行临床试验来找出答案。但这些发现清楚地表明,再进食期创造了一个“脆弱状态”,可能需要额外小心,以防止任何可能损害细胞DNA的因素。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2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