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国内动态
关键字  范围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
作者:云半间 叶檀财经 | 2024/8/28 8:56:57 | 浏览:396 | 评论:0

作为一个几个月就要去一趟医院的病人,我当然希望有免费医保,使每个患者不必在身体困扰之外,还要为财务担心。

但实现免费医保,成本很高。一来资金来源有限;二来会形成公地悲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三来有限的产资金能否用在刀刃上,建立相对公平的医保体制,是个大难题。

01

免费医保
病人要么付出时间 要么付出钱


免费医疗不免费,成本高在看不见的地方。

几年前到意大利旅游时,听当地导游说过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在意大利治病靠扛,预约时间长,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最后靠的是抵抗力好,还没看上病,就自愈了。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实行免费医疗、公费医疗制度的国家,大都有这个通病。

免费医疗的好处人尽皆知,坏处同样著名,比如免费医疗解决不了医疗资源短缺的顽疾。

以相对成熟的英国为例。1948年英国工党领袖、时任首相艾德礼推动,英国政府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法》,英格兰建立政府主导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民免费医疗保障体制,至今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

经历残酷的一战二战,人们痛定思痛,认为财富分配的不公造成了生民涂炭的严重后果,掀起社会保障潮,几乎所有的公费医疗体制都由左翼政党在执政时期推动,比如北欧、南欧、中美洲。

英国的免费医疗制度被称为“国民医疗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是一个由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所有居民自动享有公共医保。免费医疗是英国的名片,被认为是上世纪影响英国最深远的制度改革之一。英国《泰晤士报》在世纪之交曾做过一项调查,在回答“你认为政府在20世纪影响英国人生活的最大业绩是什么”时,46%的人认为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在前行过程中,始终磕磕绊绊。2023年7月18日,在《中国医疗保险》公号上有篇文章,因为是从保险视角出发,对英国免费医疗的缺陷,写得多而详尽。

第一大问题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人员增加,无奈需求量更大。NHS文件指出,2010年以来,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全职工作人员增加了26.3万名,英国政府预计,到2037年NHS将面临36万人的劳动力缺口。

2023年6月30日,时任英国首相苏纳克发布了一项NHS的“长期劳动力计划”,其中包括6万名医生、17万名护士,以及7.1万名医疗辅助人员,有人认为杯水车薪。

资源不足,又要免费,看病不贵但是看病慢,患者等待时间过长,这是高昂的隐性成本。2023年4月,5600万人口的英格兰地区,排队等待就诊的患者数达到740万人,等待时间中位数为13.8周,相当于每7名英格兰人就有1人排队等待3个月仍看不上病。

免费不可避免的导致纳税额大幅上升,而公立医院的医护觉得收入低,双方都不满意。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2023年7月31日,《医药经济报》报道,根据公开资料,英国NHS资金不足问题已经持续超过10年之久。

1975年,“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预算占GDP的3.8%,2004年上升到8.7%。2021到22财年英国财政支出的卫生费用高达2168亿英镑,占英国政府财政支出的20.8%,是同期军费支出的近4.5倍。英国医保支出在世界排名靠前。

如此一来,税收必然上涨。普通英国人每月要缴纳相当于工资20%的个人所得税和13.25%的国民保险费。2023年,约在十年前创立的适用45%税率的英国人达到86.2万人,相比2020年翻了一番。据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 Revenue & Customs)的最新数据,在2024到25财年,缴纳45%的最高税率的纳税人数将首次突破一百万。看来,未来实现最高50%以上的税率不是梦。

虽然两党表示不会增加税收,但一些英国人开始移民。2023年7月5日,《健识局》发布文章指出,英国人移民数量位居世界前五之列。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这边纳税人觉得税收高,那边NHS体系内的医护人员觉得收入下降。2023年,据英国医学协会统计,考虑通胀因素,英国的初级医生实际收入在过去15年中下降了26%,2022年以后罢工潮愈演愈烈,医生们的核心诉求是,加薪35%。英国政府给出的上限是5%。

2024年8月,代表三分之一全科医生的工会英国医学会(BMA)号召全科医生(GP)怠工,每天看病人从过去的上限37个下降到25个病人,每天的预约数量减少三分之一。

在英国,遍布基层社区的全科医生作为“守门人”,用20%的医疗资源解决了80%的医疗问题,居功至伟。如果全科医生怠工,体系运转不良,患者等待期将更长。

一些不嫌收入低的外裔医生不远万里来到英国,不少医护人员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发展中国家。2021年,英国境内的外国医生首次超过了来自国内以及欧洲经济区的医生。英国也好,日本也好,没有外国医疗资源的补充,难以为继。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要解决问题,英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不管哪一派上台,资金和人员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民间只能自己解决。英国已经建立了两套体系,不能忍受低下的医疗效率、有支付能力的人群,自己走向了市场化之路。富裕人群购买商业保险,进入私立医院,以显性成本覆盖高昂的隐性成本。

2022年,英国拥有健康保险的人数为580万人,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2024年6月,英国独立机构私人医疗资讯网(Private Healthcare Information Network ,PHIN)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约有89.8万人选择私立医院或诊所,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高。

这样一来,免费与市场化两套系统争夺资源,如果有更多的人抛弃NHS,免费医疗会更难。

现在,《泰晤士报》《每日电讯》《经济学人》等刊物开始反思免费医疗制度,各界狂喷政府长期对免费医疗投入不足,但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毕竟,免费医疗让英国拥有将近百年的平稳发展期。

英国病人落入了一个两难陷阱,愿意等,或者,愿意额外付钱。

02

发展中国家也行?
印度免费医疗半真半假


以前英联邦国家,容易向老大英国看齐。

印度就是。但僧多粥少,印度的免费医保只能以降低医疗保障水平为前提,大家一起喝个稀汤。

截止2023年,印度国家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的开支占比只有3.8%,远低于6.5%到11%的全球普遍水平,印度的“免费医疗”背后,是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远低于同等收入国家。

在印度看到连绵的贫民窟,很难相信里面自生自灭的人,会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对印度医保的质疑由来已久,印度人均寿命在全球排在100名开外,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不高,民众的头疼脑热的小病由公立医院用不多的药免费治疗;私立医院收费被控制;稍微有点资产的人去的是私立医院。

免费医疗的好处在哪里?

即使水平低,也坚持免费医疗,庞大的人口加上低成本的强大仿制能力,倒是让印度的医药产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看过《我不是药神》的人知道了一件事,印度是仿制药大国,主打一个我人多钱少我有理,仿制药大国进一步变成全球药房民,大大降低了知识产权费的支出。

从1970年开始,印度专利法施行,加上印度政府严格的价格限制,结果是低价仿制药大行其道,20世纪80年代,印度成为全球药价最低的国家之一。2005年,印度提出只对95年以后的新药进行保护,印度相关药品的供应占了全球的20%。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根据2023年6月UPS的研报: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疫苗供应商,其生产量占全球供应的 62%;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药品生产国,共 3,000 家公司运营着 10,500 个药品生产部门;

2021 年药品出口额突破 190 亿美元,预计到 2035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百分之十五;

仿制药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国家;

由于成本和产业链的因素,国际医药产业链涌入印度。仅 2021 年,印度承诺投资 20 亿美元,吸引了 49 家医药公司和 21 家医疗器械企业涌入该国。

有了大量制药企业,就有工程师优势,印度的CDMO跟中国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关系,这一行业将成为印度价值500亿美元制药产业的主要推动力,估计印度药业的营收在未来5年的年均成长将超过11%。

所有的这些意味着低廉的药价,这是印度维持免费医疗的前提之一。

印度的服务和手术费也低。

2024年2月在中国翻译出版的《逆向创新:价值医疗的实践》一书,由《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哈佛商学院研究员维贾伊·戈文达拉扬两名作者所写,他们是在美国商学院任教的印度裔教授。

书中提到,位于班加罗尔的纳拉亚纳医院,2016年做了超过14700台心脏手术,手术量超过印度的10%,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只需花费约1100-1200美元,费用只有美国同类医院的3%~12%。这家上市医院不是慈善机构,2016-2017财年息税前利润率达到13.1%。

台州学院医学部主任陈海啸还举例,印度有的眼科医院白内障手术能够做到100美元一例,还能有赢利。主因是病人数量庞大,晶体成本不同,没有专利授权费。

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印度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医疗产业链,正在号召全球病患去印度治疗,比如,明确说印度的心脏手术价格是欧洲、美洲的30%-40%左右。来吧,来吧,又便宜又好。

书中提到,有印度医院甚至把分院开到开曼群岛,瞄准美国医疗费用高的痛点,在美国的家门口抢病人。

顺手截了下面这张图,里面有对印度医疗的详尽介绍。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

大部分印度医疗机构做不到这一点,现实中看到的是基础社区等的卫生机构人满为患。

当然,印度的整体医疗保障处在较低的水平,富裕群体跟英国富人一样,买商业保险,去高价私立医院。

冰川思享会所说的大部分印度人找私人医疗机构,穷人去小诊所,富人去私立医院,基本接近事实。

03

中国的免费医疗船到江心
不可能退转


中国曾经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免费医疗试验,“神木改革”。

从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法案》拉开新医改序幕开始,煤炭大县陕西省神木县就开展了一场“全民免费医疗”实验,争议不断。

神木模式并未成为主流,原因估计是:

首先,神木模式在起步时,有煤炭解决经费,其他地方无法复制。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从2000年至202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从4586.63亿元增长到76844.9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4.36%,远超同期GDP增速,庞大的费用是不可承受之重;

其次,神木普通居民的实际补偿率达到了当地公务员和城镇职工的水平,实现了待遇均等化,受到城乡普通居民的欢迎。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动谁的蛋糕,都是一场激烈的利益博弈,其他地方的公务员和城镇职工能愿意吗?

第三,  神木为了降低费用,由政府采购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体系从过去的公立医院为主,转为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主体、市场机制为主导,实行1年后,14家定点医院中仅剩下一家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并未通过县康复办的考核标准。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这一点倒是跟印度很像,印度私立医院是医疗市场的主体,大概占据整个市场的70%,超过一半的患者是通过私立医院就诊的。

这在中国不现实。相比而言,印度更为市场导向,不管是医疗机构还是制药企业,主要是市场化企业。而我国患者相信的国内大型医院,几乎都是公立三甲医院。

我国推进全民医保,还有个大问题是虽然有社区全科医生,但大家认可度低,这样一来,患者无法分流。

在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的基础上,目前正在进行的几个改革,似乎在为百分百的免费医保覆盖做准备。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过了与收入挂钩的医保费用缴纳制度。

目前进行中的改革包括,继续集采降低医药成本,这显然是整体医保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制药企业转型不易,且行且珍惜。东方财富网上以510打头的医药ETF月K线,说明这一行业还在痛苦之中。看来制药企业得拼快速的仿制药、向国际拓展才能活得下去。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

另一项重点改革是DRG/DIP付费模式,2024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

所谓的DRG,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可以理解为把你的病归入某一组,确定价格锚;所谓的DIP(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就是病种分值付费,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疾病进行分值划分付费。

DRG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使用,DIP付费是我国原创、利用大数据优势所建立的医保支付管理体系,适用于医保对定点医疗机构一般住院费用的支付结算。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我国原创的基础是大数据共享。2024年5月15号,《安徽日报》发表了一篇《我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2024年起,分三阶段逐步实现参保覆盖范围、筹资缴费等“七统一”》的文章,里面所说的数据共享机制,奠定了中国大数据优势的背景,“健全医保与教育、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参保数据库,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DRG和DIP听起来特高大上,怎么理解?《新京报》举了一个具体案例。

以哈尔滨市某位脑血栓患者住院进行介入溶栓治疗为例,如果该患者没有其他合并症或者并发症,将被归为“脑血管病溶栓治疗,不伴并发症或合并症”组,医保基金根据该组的费用标准15870元,将治疗费打包支付给医院,(即使治疗费用不到15870元,医疗机构也可以将医保多支付的结余予以留用)。

如果该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则会被归为“脑血管病溶栓治疗,伴严重或一般并发症与合并症”组,医保基金的支付金额也上调为23153元(治疗费用如果不足23153元,医疗机构也仍然可以将结余留用)。

如果医疗机构产生的结余留用资金多,就能获得更多收益,否则,就有可能亏损。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这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从经济激励的角度看,医院大概率不愿意让成本太高,也不愿意让病人住院时间拉得太长。

这就有了关于住院几天的探讨。今年4月,《第一财经》等媒体报道,有病人被“十五天强制出院”。

至于原因,就是经济激励机制的变化。医管专家仲崇海表示,在新政执行的过程中,“有些县级或地级市的医保局,在执行时嫌麻烦,就会一刀切。”比如,如果超过6000元的平均线,就要医院自行承担。

医院很焦虑,超过部分需要自行承担,那就得降低成本;一些地方把压力传导给医生,超出部分由医生自行垫付。医生也焦虑,对这些不摸门的患者,自然心生怨气。

4月11日,国家医保局正面澄清,从未出台过“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到达一定标准必须要转院”等限制性规定,并且欢迎群众向当地医保部门举报。

任何一项政策都像胡萝卜,既有正面的激励机制,也会产生反向的效应,这种事情不可避免。

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图源:pixabay)

问题倒是,医保不鼓励长期住院压床,而住院的人数包括不降反增,不知道大数据是否能分析出来,是谁在让长期压床,是否可以降低这部分人的医保费用?

医疗大数据的优势很明显,效率高了,人口流动多了一份推动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4年2.2亿人次,有更多人享受到优质资源,这意味着,知名大医院更忙了。

从医保覆盖率上看,中国已经实现了基本的全民医保,而且船到江心,很难回头。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一个决策是利弊权衡的结果。任何一项免费产品背后都标注了价格,只不过表面上的支付者不同,支付和享受的水平也不同。

要作好心理准备,以目前的医疗资源,提供免费医疗,只能在低水平上进行保障。事实上,全球都是如此。




相关栏目:『国内动态
29个城市地铁全部亏损,中央六部门发文,地铁大扩张时代,结束了! 2024-10-31 [370]
截至11月17日!中国计量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诚邀海内外英才共话未来 2024-10-27 [467]
写在民办高校倒闭潮的前夜 2024-10-08 [467]
砍掉铁饭碗、增加硕士点、教培再度翻红…未来的社会风向要变了! 2024-09-27 [491]
“开学19天,消费4000多”,选择私立学校的家长老实了 2024-09-26 [266]
国内学生无限使用的GPT4o 2024-09-26 [217]
多所高校宣布!调整教务处职能 2024-09-22 [378]
离谱,西安交大博士手握SCI,秋招当场被拒,听到原因感觉被羞辱 2024-09-21 [301]
罕见!江苏一本科生从民办高校转入到公办高校,网友:背景不简单 2024-09-21 [320]
大龄硕士的求学之路——刚刚开始读研,感受很复杂 2024-09-16 [21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