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互相论文引用”已成内地学术圈“潜规则”?
作者:徐瑞哲 | 2011/1/18 16:22:57 | 浏览:2888 | 评论:0

  最近听一位大学校长“爆料”:国内学术圈竟诞生一种“行规”——论文作者互相约定、互相引用,你引我几句,我也引你几句,把彼此的论文引用率“拉”上去,双方自然皆大欢喜。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成文的约定,正蔓延成为一种“潜规则”,甚至一些学术期刊要求投稿人必须在论文中引用该刊已发表的论文,才接受投稿和发表。这样一来,这份学刊的“被引用率”和“身价”便一路扶摇直上,不知情者还真看不出啥端倪。

  这样的“好事成双”,无疑再次应验了那句俗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最初只看论文发表数量多少,到更多考量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而现如今,论文引用率又成为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一大指标,引用率愈高,表明论文影响力愈大。然而这件好事,怎么一到国内学界,就演化成玩弄小聪明的“学术游戏”了呢?

  数据表明,中国“SCI论文”的发表量已列世界前茅。但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可能不会想到,一篇较高引用率的中国论文,未必真有那么多的新知新论,因为其中有些引用只是一种“交换引用”、“无效引用”,是一些无良学者受利益驱动,行使学术“潜规则”所致。从本质上讲,这种行为至少应该归入学术不端之列,理应加以曝光、谴责、查处。

  此现象与国内过于看重论文指标的整体学术环境也不无关系。一些原本有意义的“量化指标”,在一些唯论文是从的学者和院校那里,逐步变味成了一种“异化指标”。无怪乎,某些学术期刊瞅准了少数人投机取巧的心理,与学者就引用条目和内容“谈斤论两”,还美其名曰“互利双赢”。殊不知,这种行为实则损毁了学术评价的科学标准,加剧了学术环境的污染。

  为多引用而互引用,为创指标而造指标,如此论文还是真论文,如此学问还是真学问吗?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狗与狐狸的故事启示... 2025-09-11 [103]
致以上铺换下铺的强势女人:不好意思,善良不是我的义务 2025-09-11 [86]
佛教應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發展:佛典翻譯和人機對話 2025-09-12 [109]
这些应对恶意的高级思维,你必须要掌握 2025-09-02 [592]
刘震云:世界上有3件事最愚蠢,一是把钱借出去,等别人主动还;二是闷头做事,等老板主动提拔;三是使劲对别人好,坐等对方感恩戴德 2025-08-20 [987]
离你最近的3个人,决定了你未来5年的人生 2025-08-20 [994]
错了! 2025-08-15 [1120]
我不会去看! 2025-08-15 [1000]
只做1分钟的运动就能改善健康,而且无需每日坚持 2025-08-13 [1222]
中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究竟是天大,交大,还是武大? 2025-08-12 [112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