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成功就是不断重复做一件事。” 乍一听,这话有点像打鸡血,谁都知道要努力坚持,但问题是,重复多少次才能成功?仅仅努力就够了吗?这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个看似简单的理论——重复14次,你成功的概率会高达95%。
为什么要重复14次?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先来看这个14次理论。它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概率论。假设你第一次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20%,那么你失败的可能性是80%。这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失败的几率那么高,为什么还要做?” 但如果你再试一次呢?第三次呢?每一次新的尝试,实际上都是在为成功增加筹码。
有点像买彩票。你第一次买中了20%的概率,没中?没关系,第二次再来,继续积累成功的机会。每一次的重复都是向成功靠近的一步。你可以把每一次的失败看作是在过滤掉那些不正确的路径,剩下的就是成功的道路。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他决定做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最开始,他也没什么经验,成功的机会不大。他做了市场调查,结果发现自己选择的方向太小众,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继续调整方向,吸取上次的教训,进行第二次尝试。结果又遇到了团队管理的问题,还是没成功。
听起来好像他一直在失败,但实际上,每一次他都在接近成功的路上。到第14次的时候,他终于做出了一款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成功了。这就是“重复14次”背后的逻辑: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了缩小失败的范围,最终留下成功的那条路。
普通人和牛人之间的差别:执行力和目标感
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也重复做了很多次,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问题往往不在于你是否在重复,而在于你有没有在每次重复中优化和调整。普通人和牛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执行力和目标感的不同。
先说普通人。在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时,普通人往往会陷入犹豫,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选错了方向?是不是这个事情根本行不通?” 于是他们会频繁地改变目标,试图找到一个“看起来更容易成功”的选择。今天试试这个,明天试试那个,结果呢?往往是每个方向都尝试过,但没有一个走到最后。
而牛人呢?他们在第一次失败后,不会轻易改变方向,而是反思失败的原因,优化策略,然后继续尝试。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非常清晰,不会被短期的挫折打乱节奏。牛人会选择坚持自己的核心需求,即便需要做出一些妥协,他们也能迅速做出决策,保持专注和行动力。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投资者,他总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市场机会。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在每次投资之前都会非常明确自己想要的回报和风险承受范围。他的经验告诉我,普通人在投资时总是被市场波动影响,而他则能够始终专注于最初的目标,无论市场怎么波动,他都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投资策略。这种清晰的目标感和坚定的执行力,就是他屡屡成功的原因。
如何找到那个初始成功率20%的事?
你可能会问:“找对方向和重复尝试固然重要,但我怎么知道我第一次做的事情有20%的成功几率呢?如何避免在一开始就走错路?”
这里,找到适合你的事情非常关键。就像我们在买房时,一开始可能觉得户型、地段、物业都很重要,但你会发现,在有限的预算下,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核心需求。要住得舒适,可能必须在面积上做妥协;要离地铁近,可能不得不接受户型上的不足。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最不能妥协的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做选择。
对于职业发展或创业来说也是一样。你需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优势在哪里?我擅长什么?什么事情让我有热情去做?图片中列出了几种常见的能力和与之匹配的工作方向:
沟通能力强的人适合做销售、市场类的工作;
执行力好的人则适合做运营类的工作;
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人更适合在创意领域发展,比如设计、文案等。
找到这些初始成功率较高的方向,就相当于你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接下来,你只需要通过重复尝试和优化策略,不断提升成功率。
“强、想、忘、爽”——成功背后的四步走
这个模型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是帮助你在反复尝试中找到动力的关键。成功不仅仅是重复,更是通过情感和心理的驱动,持续行动。我们来看看它的四个步骤:
强: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这是你能够坚持下去的基础。做你不喜欢的事,很难持续重复下去。而当你找到了那个让你热情满满的事情时,你会发自内心地想去继续尝试,失败也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想:想清楚你的目标,并深入思考你想达到的结果是什么。想清楚你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这样你才能在反复失败中保持方向感,而不至于迷失在各种选择中。
忘:忘记短期的失败。这一点尤其重要。很多人会在失败后陷入自责或懊恼,甚至放弃。但牛人往往能够迅速调整心态,将失败视为正常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忘掉失败,才能更好地继续前进。
爽:享受每次的进步和成功,感受成就感带来的愉悦。这种愉悦感会给你提供继续前行的动力,帮助你走得更远。
借助工具,提升执行力
光有想法和目标还不够,执行力才是你成功路上的加速器。工具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够帮助你更系统化地拆解目标,提高行动效率。在做任何事时,借助合适的工具可以让你每一次的尝试都变得更高效,从而缩短你从第一次到第14次的时间。
举个例子,如果你正在运营一个项目,单靠人力去协调各个环节显然效率不高,稍有不慎还会导致拖延或任务分散。但如果你能借助像项目管理工具(如Notion、Vision),你可以清晰地分配任务、设定时间节点,并且随时跟踪进展。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沟通成本,还能够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清楚接下来的步骤和目标,大大提升了项目执行的效率。
图片中列出了几种具体的工具能力,它们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中保持高效:
自动力:能够推动你自发地去行动,而不是拖延。这包括使用一些能够帮助你设定目标和时间的工具,比如日程管理软件,像Todoist、番茄工作法应用等。
团队力:这是你在多人合作时需要的工具,比如团队协作的在线平台,或者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分工和追踪进度的工具。
学习力:快速获取新知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Udemy)或者知识管理工具(如Notion、Evernote)来提升。
分析力: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Google Analytics)找到你在工作或项目中的问题,并且做出有效的改进。
每个工具在实际运用中都会有它的优势和场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工具帮助你达成每次的优化。工具并不会替代你的思考和决策,但它能让你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每个步骤。
我们通过概率论了解了成功的积累性,探讨了从普通人到牛人的成长之路,在这条路上,不是每一次失败都代表终点。反之,失败是你走向成功的铺路石。只要你找到对的方向,坚持重复,不断优化,最终的成功概率会远比你想象中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