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招聘作弊的事,华为一口气开掉了不少人。
所谓的作弊,说白了就是给岗位明码标价往外卖。通过代考、泄题等方法帮那些交钱的人,拿到华为OD岗位。
OD是一种灵活用工的模式,可以粗暴理解成临时工,不算华为正式员工,待遇没有那么好。
很多媒体在讨论这件事时,谈到最多的都是企业管理和权力滋生腐败,但我想说的是,这背后也体现出了“找工作难”的现状。
哪怕是临时工,哪怕待遇没有那么好,也有一大堆人在抢,所以才会催生出“花钱买工作”的利益链。
有意思的是,就在华为抓腐败的前几天,复旦大学校长接受采访,提到了复旦的文科招生比例,要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下调到百分之二十。
这个力度是相当大的,因为复旦文科老师的占比就接近39%,文科招生量一下子下调这么多,也意味着这些老师的工作都可能受到影响。
连文科实力这么强的复旦,都在大幅砍文科招生,可见文科毕业生的找工作压力有多大。复旦这么做是有良心的,因为这是在保护毕业生。
毕竟,目前的就业市场提供给文科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不光少,而且绝大多数还都是低薪。
像我是从211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我们这个专业当年号称“万金油”,那会儿工作确实不难找,但给到的工资也都很低。我毕业后哼哧哼哧干了十年,才达到2万的收入。
但对于有些专业来说,2万的月薪只是应届生的起步价。专业和专业之间,至少在赚钱这件事上差距非常大。
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人社部今年的目标,是要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00万个,但今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222万人。
岗位的供小于求趋势在加大,失业人群在增加。
近些年,互联网和房地产(包括其上下游)两大行业的衰退,再加上大量外资公司的离场,导致市面上的工作机会一下子消失了很多。
这么大的岗位空缺,这几年也没有任何行业能够填补上。
AI确实发展得很快,但AI的发展并没有像当初的互联网一样,为社会提供大量岗位。
与此相反,因为AI能够胜任和替代很多基础性工作,所以造成的局面是:AI越是有突破性进展,失业危机就越是扩大化。
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学习能力”,强调“不可替代性”,可事实证明,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
你学习能力再强,选错了专业,也相当于落后了人家好几年甚至一辈子。
毕竟,我们的有效工作年限实在太短了,短到简历上都不敢有空窗期。
短到任何一个抉择上的小错误,都有可能被放大成人生的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