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才竞争的硝烟弥漫全球,谁在重塑中国高校的人才生态?
4月18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高校人才服务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基于丰富的人才服务数据,结合行业走势,深度剖析中国高校人才市场现状。《报告》显示,伴随博士生供给“狂飙”与高校岗位“精挑细选”趋势加剧,人才供需矛盾凸显,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在精准引才中的作用愈发关键。数据表明,青年理工科博士成为求职高校教职岗位的主力,海外归国人才占比上升,“破五唯”政策下,科研成果与潜力成为高校选才核心标准。
《报告》的样本数据来自学术桥2024年度报名参加学术桥组织或承办(协办)的153场国内外高校专场招聘会和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28568名人才样本。上述活动覆盖了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以及12个海(境)外国家(地区)。学术桥顾问团队为报名人才提供了专业求职咨询服务,帮助人才与单位建立联系,其中获得高校面试、试讲直至入职等有效反馈的人才有 25454 名,他们中的5271人还获得86场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专场活动的邀请函并赴现场参会。对这部分求职人群进行分析,旨在深入剖析这一群体的学历背景、求职偏好、学术成果和发展潜力等特征,学术桥希望为求职高校的人才提供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的方向指引,帮助其更快找到合适的高校教师岗位;为高校提供人才引进、评价、激励决策的参考依据,助力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同时,也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研究者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共同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报告》指出,青年理工科博士是求职高校教师主力军,“海归”人群占比上升。数据显示,求职高校教师人群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6-35岁(占比超80%),其中男性占比达到58.70%,在高校专任教师求职市场上,中青年博士占据绝大多数的位置。从地域分布来看,来自中国大陆的求职人员占比最高,超过61%,排名第二位的来自英国的求职人员占比为5.54%。近年来,海外归国人才比例不断上升,这说明我国人才发展环境日益向好,越发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发展,同样也反映人才流动的国际化趋势:欧美传统人才中心的地位发生变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引才吸引力逐步增强。

《报告》指出,求职高校专任教师人群发表SCI数量集中在1-5篇,有一定科研积累。数据显示,2024年求职高校专任教师人群发表SCI论文数量集中在1-5篇(占比65.62%)。其中占比较高的为发表2篇SCI共2277人,发布3篇SCI共2104人,发表1篇SCI共2075人。大部分求职者处于科研生涯起步或者上升阶段,尚未积累足够的研究成果,在科研能力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数据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方向的人才占比约为3%,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他们的学历背景和科研实力都非常出色,他们大多出身名校;在研究成果方面,多人发表了中科院一区或二区的高水平论文,影响因子在7.3到19.5之间;多数人发表了5到10篇SCI/EI论文,部分人才的累计影响因子超过40。

《报告》指出,山东在多类招聘活动中表现活跃,海外招聘会60%由顶尖高校主导。2024年学术桥举办“海外学者中国行”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博聚英才”现场洽谈会、海(境)外招聘会和其他类型活动共计153场,其中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场次最多。在各类活动举办单位的地区分布情况统计中,山东地区表现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山东对于参与活动吸引人才的积极性较高,同时也表明山东对第三方举办活动招聘人才的方式认可度较高。此外,统计各类招聘活动参会/主办单位层次可以发现,整体招聘活动参与上,在海(境)外招聘会中,原“985/211工程”高校占比超60%。这些高校在学术资源、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职位,从而在海外招聘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报告》显示,内推服务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精准引才的重要方式。选择内推服务的单位中,普通本科高校占比48.17%。内推服务集中在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地区,如湖南(占9.76%)、江苏(占8.54%)、重庆(占8.54%)等地。在学术桥的内推服务中,猎头入职服务占比最高,占43.90%,简历推荐紧随其后占42.68%,这两种相对精准的服务方式更受认可。这表明在高校人才引进场景下,因高校对专任教师要求较高,通过猎头服务合作,第三方服务平台可以依靠海量的人才资源,专业化精准匹配,凭对高校职位需求的准确把握,推荐的人选被高校选中机率更高。

《报告》指出,具有海外经历和科研成果是求职成功的“硬通货”。数据显示,入职案例中,308名人才曾有过海(境)外留学经历,占比达62.86%。人才留学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及东亚国家,其中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业的人才最多,在留学案例中占比达19.01%。海外经历对于人才入职高校有一定加成作用。科研成果层面,入职案例中发表过SCI论文的达到了半数以上,大部分人发表了1篇-5篇SCI论文,个别极为优秀的人才发表了12篇SCI论文,科研实力突出。

《报告》指出,入职案例中超半数人才的本科来自“双一流”高校,未见严重的“卡学历”现象。本科学历层面,入职案例中49.59%的人才本科毕业学历为非“双一流”高校,44.69%为“双一流”高校,5.71%为海(境)外高校。其中,本科毕业于原“985工程”高校的人才,占比14.55%;本科毕业于原“211工程”高校的人才,占比19.45%。综合人才入职高校层次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卡学历”现象。本科学历层次相比,高校更加注重人才的科研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报告》指出,入职案例受聘职务超26%为高级职称。从入职案例的受聘职务来看,过半人才以讲师身份(288人,占58.78%)入职高校,从职称等级来看,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超过26%,受聘为副教授(60人)、助理研究员(25人)、教授(20人)、研究员(19人)的人数紧随其后。

综合报告数据,当下第三方平台专业人才服务已经成为人才和高校求职、引才的主要方式之一。第三方平台的专业人才服务,靠精准匹配成功破局,有效提高了人才选聘的效率及精准度,大大降低了求职人群与用人单位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情况,越来越受到求职、引才双方的青睐。《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要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教育强国。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术桥期待本报告能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持续为高校人才选拔、求职者职业发展以及教育政策制定提供长效支持。学术桥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人才服务,让更多中外精英与中国高校结缘,重塑高校人才生态,为构建更加优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