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饶毅、施一公:提高博士生待遇就是构建中国科学的未来
作者:饶毅 施一公 | 2011/2/14 14:40:52 | 浏览:2819 | 评论:0

  完善体制的目标是鼓励创新和更好地培养人才,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纵观世界科教历史,年轻人发挥了巨大作用。几乎所有学科,许多重要的原创性工作都是由年轻人做出。支持年轻人,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年轻人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年轻的科学技术人才将决定我国能否在一二十年内真正在科技领域全面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

  在中国大力强调支持年轻人尤其重要。习惯讲究师道尊严、论资排辈,一定程度上对年轻人的成长起到了负面作用。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不敢挑战学术权威,不敢在导师面前展露自己的睿智和独到见解,过于崇拜学术大师而妄自菲薄,这些阻碍了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对于年轻的独立研究员来说,很多人面临着严峻的起步环境:在资源上不仅要与自己的同龄人竞争,还要和比自己出道早几年、十几年的人竞争。

  在美国,有多个专门支持年轻科学家的基金,比如Pew Foundation和Searle Foundation,都要求申请人拥有独立实验室不超过三年。而我国则缺少类似的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基金,本意是支持年轻科学家的成长,但在评选时往往是年龄接近上限(45岁)、已经拥有独立实验室多年的科研人员胜出,而那些刚起步、急需支持的年轻科学家则很少有机会。

  对年轻人的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尚未独立的博士生和博士后提供良好的个人待遇,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于科研训练;二是为刚刚起步的年轻独立研究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使他们最大程度地专注于科研创新。

  几年前,鉴于研究生待遇偏低,海内外80多位教授曾联名建议国家增加研究生补贴。国家有关部门很快付诸行动,大幅上涨了对博士生的补贴,引起非常好的社会反响。然而,对比国外的博士生和博士后,我国的待遇依旧偏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提高研究生补贴、博士后工资在科研经费中的支出比重,等等。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起步阶段的年轻人在有些单位已经实施,但尚未在全国普及。我们希望中国的主要研究院所能够提高年轻独立研究员的待遇、增加对他们的经费支持、给予较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不用为了经费疲于奔命,耗费大量时间。同时设立严格的评审制度,优胜劣汰,有效地以科研能力来选拔和支持人才。

  支持年轻人,要着重学术潜力,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以是否出过国为标准。一些国内培养的青年科学家,其水平甚至优于国外名校的博士。

  青年学者的成长离不开高年资学者的支持。我们应该多与青年学者交流,激励他们勇于突破,追求国际上的卓越。我们对年轻人不能求全,而主要是看学术能力,宽容一些无关原则的方面。比如特别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容易有脾气、甚至顶撞行政上级,这种情况在科学史上屡见不鲜,理应宽容对待。

  建立支持年轻人的体制也是改变中国学术风气的关键举措之一。当年轻人能够以学术实力获得支持,就无需再花时间拉关系,从而改良风气、净化学术环境。我们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增大对于优秀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国家加大对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投入,使其成为定期评估后可以延续的经费,扩充以人才为评审基础的经费项目,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借鉴德国的马普学会或美国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经验。

  坚持长期支持年轻人,定会出现令人惊喜的结果。年轻人是中国科学的希望;支持年轻人就是构建中国科学的未来。

相关文章:『施一公
『学人动向』 施一公获瑞典艾明诺夫奖 饶毅:实至名归 2014-04-03 [3802]
『学人动向』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入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此前曾落选 2013-05-21 [3177]
『学人动向』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一周之内当选美国双院院士 为何落选中科院? 2013-05-01 [2183]
『学人动向』 北大院长饶毅撰4000字博文为清华院长施一公落选院士鸣不平 2011-12-09 [4036]
『学人动向』 中国式科研伤就伤在“天、地、君、亲、师”狭隘的门户渊源文化 - 从施一公、饶毅“自揭家丑”说起 2010-12-07 [3270]
『学人动向』 施一公教授和饶毅教授《联合呼吁》的原文 2010-09-20 [2784]
『学人动向』 施一公饶毅联合呼吁打破大陆科研费分配潜规则 2010-09-06 [2391]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丘成桐:父亲的哲学课——从古文到数学 2025-05-06 [106]
刚刚!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5-05-06 [99]
朱永新:在一个学制100年没有变的国度,我们的教育应该走向何方? 2025-04-28 [243]
苏格拉底的精神 | 杜兰特 2025-04-28 [217]
刘尚希:宏观经济政策要与标志性改革结合 2025-04-27 [259]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三大谜思和一个建议 2025-04-21 [433]
王志纲重磅演讲: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信心才是王炸! 2025-04-21 [385]
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2025-04-21 [396]
霍布斯:论权势与荣耀 2025-04-21 [422]
达利欧:重要的不是关税,是旧秩序的崩溃 2025-04-21 [42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