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二湘:川普接见的2025物理奥赛金牌得主有什么共同之处?
来源:二湘的六维空间 | 作者:空间作者 | 2025/9/27 21:51:26 | 浏览:640 | 评论:0

刚看到消息,川普在白宫热情接见了2025美国物理奥赛的五位金牌得主。川普的助手Michael Kratsios在X称赞这些天才在7月的巴黎IPhO上表现突出,为美国赢得五枚金牌,是历史最佳表现。

二湘:川普接见的2025物理奥赛金牌得主有什么共同之处?
今年7月,第5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法国巴黎附近的École Polytechnique举行,主题是Physics Beyond Frontiers(物理超越边界),来自87个国家的415名高中生参加了比赛。美国队首次实现全员金牌,力压中国、韩国,夺得团体总冠军,总分遥遥领先。这不仅是美国物理竞赛的里程碑,也体现了美国在全球STEM教育中的竞争力。

照片中,五位选手笑容灿烂,却都不是典型美国脸孔,我们还是先逐一认识一下这五位天才吧。

Agastya Goel

Agastya Goel毕业于加州硅谷顶尖的公立高中Gunn High,印度裔美国人。他在IPhO 2025上获金牌,同时还是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2023和2024年的双料金牌得主,还曾参加过MIT RSI夏令营和MIT PRIMES数学研究营,也曾进入美国奥数集训营(MOP),业余喜欢唱歌,弹琴,戏剧以及和朋友一起做小视频,还是美国童子军最高级别Eagle Scout。我看了他在油管唱歌的视频,非常有passion,这位小印兴趣爱好广泛,活力满满,现在是麻省理工新生,准备读cs。

Allen Li

Allen Li毕业于加州硅谷另一所顶尖公立高中Monta Vista High,华裔。他在IPhO 2025中获得金牌,之前还在2024年欧洲物理奥林匹克(EuPhO)摘得金牌,曾在NASA做过intern,也是他所在高中科学奥赛队的队长,业余参加合唱团。他现在是麻省理工大一新生。

二湘:川普接见的2025物理奥赛金牌得主有什么共同之处?
Feodor,Brian,Joshua,Allen,Agastya

Joshua Wang

Joshua Wang毕业于威斯康星Brookfield Central High School,看起来像是混血,有一半华裔血统,2025年以年级第一毕业,是所在学校FIRST机器人团队的首席设计师。闲暇时,他喜欢阅读科幻小说和打网球,现在是麻省理工大一新生。

Feodor Yevtushenko

Feodor Yevtushenko现在就读于加州尔湾University High,俄国裔美国人。他的母亲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的物理教授。他曾三次入选美国物理队(2022-2024),还进入MOP,我家老二认识他,他们曾经一起修过微积分Multi-variable和AP bio,老二有一次参加一个化学竞赛颁奖晚宴,我作为家长参加,见到了Feodor,非常开朗外向的一个孩子,和我们想象中的Nerd完全不是一个形象。我去年和CMU的罗博深教授聊起他,罗教授那时还是美国奥数总教练,Feodor在CMU参加奥数集训营(MOP),罗教授说他是个特别开心的孩子,每天都乐呵呵的,特别感染人。Feodor说他空闲时间一半是在YouTube上看各种乱七八糟的视频,另一半则是刷数学和物理。他11年级申请MIT就被录取,准备Gap一年明年去MIT。

Brian Zhang

Brian Zhang毕业于密歇根的Northville High School,他说他在七年级时偶然读到理查德·费曼的《别闹了,费曼先生》,被深深吸引,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从那以后,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他学习更多物理。他曾是2023年和2024年美国物理竞赛国家队成员,三次入围美国USAJMO,2024年入围USAMO。另外他还对计算机,尤其是机器学习领域充满热情。除STEM外,他热爱钢琴演奏,痴迷于古典音乐,同时也是一名网球和长跑爱好者。他也刚刚入读麻省理工。

二湘:川普接见的2025物理奥赛金牌得主有什么共同之处?
说起来,这五位金牌得主有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全部来自公立学校,这说明美国公立教育系统依然健康而富有活力,多数家庭还是选择公立学校,STEM方面,公立学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课外俱乐部,比如Scioly,Science Bowl,数学、编程和物理club,以及各种竞赛支持,在学校报名参加各种竞赛非常方便,也有许多热爱STEM的孩子们一起参与各项STEM活动。美国对STEM教育非常重视,除了各种学科竞赛,还有各种Science Fair从小学六年级就可以参加。

其次,这五个人无一例外都选择了MIT,MIT作为美国理工科顶尖大学,每年从各类竞赛中收罗不少顶尖苗子。MIT对STEM学生来说,基本还是首选,Feodor所在的University High,今年录了8个MIT,无一例外都选择了MIT。

当然,我也看到许多竞赛高手选择了哈佛,而不是MIT。MIT作为创新基地,能让这些超级天才更好地追求自己的passion,也找到很多like-minded伙伴。

最近看到北大从百分制改成ABCD,我觉得这是个好事。MIT大一新生,第一学期都不给A、B、C、D,就是pass或者no record, 如果Fail,根本不会有记录,一方面是减轻学生压力,鼓励学生选难的课,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不必太在意学习成绩,而是抽出时间做别的事情,比如创新。MIT每年举办HackMIT、MIT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t=0 Festival、MIT Clean Energy Prize、IDEAS Social Innovation Challenge、MIT Reality Hack和Solve at MIT等多种创新活动,构建了一个良好的从创意到初创公司的创新生态。MIT毕业生被YC创投基金选中的人数超1000人,占YC投资人数的20%以上。

其实,除了MIT,美国别的大学也是如此。美国大学学业还是非常紧张,但是学习成绩不再那么重要,学校鼓励学生们参与创新和各种课外活动,而不是做刷题机器。

二湘:川普接见的2025物理奥赛金牌得主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三,这五个人都是少数族裔,根据姓氏和背景,三位华裔(Allen Li、Joshua Wang、Brian Zhang)、一位印度裔(Agastya Goel)和一位俄国裔(Feodor Yevtushenko)。这说明移民是美国不折不扣的创新引擎。美国的强大离不开技术移民及其后代。从硅谷工程师到顶尖科学家,移民贡献了美国STEM领域的半壁江山。川普最近一系列移民政策,比如提高H-1B申请费和推出移民金卡引发了不少争议。希望他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移民不是负担,而是美国熔炉中不可或缺的火种。

再有,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基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兴趣非常广泛,而不是刻板印象的书呆子,很多都是多学科高手。比如Agastya在信息学、数学、物理都超强,Feodor在物理、数学和化学领域都取得超凡成就,还入选美国天文奥赛队,2025年8月在孟买的国际天文奥赛中拿了金牌。

相比填鸭式教育,美国教育更注重激发passion,让孩子在兴趣中绽放。这几个孩子显然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他们许多还是乐在其中的快乐学习者,美国的教育非常注重全面发展,竞赛机制也不鼓励专攻一门。美国的这些竞赛,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化学,都是孩子业余学习的结果,最多是夏天参加一个夏令营集中训练一下,不会全年集中,别的课都不上,只做奥数或奥物训练题,所有其他高中的课程,他们都要修完才能毕业。同时,美国教育机制非常重视创新,而不只是得高分,从六年级开始的science fair,鼓励孩子做自己的science project,到大学各种创业和创新活动,整个社会机制鼓励创新,鼓励创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不败之地。

作为家长,我建议家长多陪孩子玩科学,从给孩子看各种科普书籍,到组装简单机器人,先别急着卷竞赛,而是点燃孩子的好奇心。作为星跃教育的创始人,我们有各类竞赛课程,但我一直对竞赛兴趣班持中立态度,不强推,也不回避,让孩子试试看,如果对物理、数学、化学、生物或者编程着迷,就深入下去;如果不感兴趣,那也没关系。

世界上可以做的事情多得很,找到自己的passion,找到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将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还能靠着这份热爱过上体面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幸运。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2025-10-12 [64]
被窃取研究成果 她错失了诺贝尔奖 2025-10-12 [129]
美国近两千名院士联名发声 2025-10-12 [77]
从美国到粤北!坪石先生后人万里寻根 2025-10-12 [55]
特朗普强推“限招令“!MIT高调拒领“联邦福利“,9大名校陷入两难 2025-10-12 [178]
真爱!男友捐款5亿给博士女友,让她不用申请项目,招150位科学家,安心做科研! 2025-10-09 [162]
洛杉矶西来大学隆重举行「东方哲学与管理博 2025-10-10 [152]
华日 美国年轻社会主义者的崛起 2025-10-08 [142]
AI女演员出道主演AI喜剧,好莱坞炸锅!演员饭碗要不保? 2025-10-06 [202]
华男【清华学霸】因炫富恐面临20年监禁!称自己「不敢发朋友圈」!却在这偷偷炫耀年薪$2350万!结果...... 2025-10-06 [16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