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需歷經时日 大陆須忌急功近利(章念馳)
作者:章念馳 | 2009/12/5 6:09:29 | 浏览:2117 | 评论:0

  台灣政黨輪替已一年有餘,“和平發展”路線也推行了一年多,應該怎麼看待和把握當前的兩岸關係,這是一個首要問題。

兩岸關係已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

  可以說,2008年是兩岸關係中一個很重要的年份,也是兩岸關係的一個分水嶺。

  在這之前,從李登輝“獨台”治台的12年,到陳水扁“台獨”治台的8年,乃至“兩蔣”治台的40年,兩岸基本上處於敵對、封閉、隔絕、對抗、仇視、互不往來的分治狀態;即使近20年開放了“探親”、“交流”、“經貿往來”,但總的格局沒有突破“封閉與對抗”,屬於“你歸你,我歸我”。而2008年,讓兩岸關係進入了以“三通”為起點的大交流大往來的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以對話與談判為基礎,交流往來為內涵,經貿文化為平台,是兩岸進入全面融合與互相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這是與以往舊時期截然不同的新時代。如果說兩岸關係前59年是沒有戰爭的“和平對抗期”,那麼這新的歷史時期兩岸當局則一致同意稱為“和平發展期”,是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創雙贏”為核心的“共同發展期”。

  2008年是如此巨大地影響了兩岸關係的歷史進程,開闢了兩岸歷史的新進程,將如此深刻地影響兩岸關係,也許是出乎人們預料的,以至清晰與敏銳地認識到兩岸發生了深刻變化的人,始終還是少數,儘管多數人身子進入了兩岸的新時代,而思維與意識依然停留在過去的則不為少數。

  在過去的59年中,甚至可以更早追溯到甲午戰爭後割讓台灣的50年,台灣與大陸人為分離長達一個世紀,儘管從抗戰勝利到大陸解放,兩岸有短暫的“統一”,而多數時間是處於分離、隔絕、對立、不瞭解狀態之中,因而造成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產生了莫名其妙的自保意識,乃至形成了以“獨立”為傾向的台灣意識,漸漸演化為一種“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主體意識,也不足為奇。儘管兩岸在法律上都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都稱擁有對整個中國的權力,而事實上沒有享受到一個中國的尊嚴與榮譽,這種分治產生了“台獨意識”,產生了“台灣是一個事實獨立國家的意識”,產生了身份認同的混亂,導致了國家認同的混亂……,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而2008年,台灣在經歷了李登輝和陳水扁大肆推行“文革”式“獨台”、“台獨”的肆虐,讓台灣變得只有顏色而沒有是非,在大搞“去中國化”後讓台灣的競爭力大幅下降,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在國際上更加孤立;人們漸漸厭惡了這種對抗,希望改善兩岸關係,希望促進“三通”,希望從“和平對抗”走向“和平發展”。國民黨順應了這樣民意,讓兩岸關係重返“九二共識”的基礎,開闢了直航、直郵、雙向通商的新時代,兩岸再也不要繞道往返了,大批大陸居民可以暢遊台灣了,大陸企業也有望“登台”了,大陸學生甚至可以赴台讀書了,台灣則有更多人可以到大陸就業了,更多的專業人士可以來大陸施展手腳……這些都是過去想也不敢想的事,居然都成了現實。祖國的神速發展中可以見到台灣同胞積極參與的身影,台灣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再也不缺席了。大陸“惠台”措施一年來多達百餘項,幾乎比近60年來所有對台善舉多了幾十倍,讓人目不暇接,讓饑渴了數十年的兩岸關係,喝到了足以讓人多到喘不過氣的甘霖,這一切讓人匪夷所思,這一切又讓人震撼與興奮。

  兩岸從此進入了相互交融與互相開放的新時期,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更密切的文化往來,更頻繁的人員交流,更坦誠的對話與談判,更多的相互參與,像春風化雨般讓兩岸滋潤,如化學般催生兩岸發生巨變,將不可思議地改變兩岸的認同,將建構起新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身份認同、國家認同。使兩岸兩個互不隸屬相互對立對抗的內戰的雙方,消除成見,實現和解,建立起新的共同家園,構建起生命共同體。不管你願不願意,這個進程已經啟動,而且是不可遏止與逆轉的。

  所以我們應清醒認識到2008年是兩岸關係的分水嶺,認識這個變化是十分重要的,千萬不要讓自己還停留在過去。

突然來到的兩岸機遇期中會有的不適應

  也許這種轉折發生得太猛,也許需要改善的兩岸關係內容太多,也許釋放的善意太集中,也許兩岸互動節奏太快,進入“和平發展期”的兩岸關係確實令人眼花繚亂,如一個餓漢一下子吃得過飽,反食不知味了。新時期有許多新的不適應,新的矛盾永遠會不斷產生。

  馬英九執政的第一年,他雖然不能讓台灣“馬上好起來”,但他兌現了對選民的承諾——讓深受重傷的兩岸關係——馬上好起來了,也消除了兩岸戰爭的陰影。大陸則給予了豐厚的回報——出台了一百多項惠台政策,並派出了一批批採購團赴台。大陸同胞樂見兩岸關係的好轉,在“八八水災”後,給予了台灣從來沒有過的慷慨援助,真正體現了“血濃於水”。但是,人們意外發現,兩岸關係迅速改善,並沒有馬上改變台灣民眾的認同,贊成“台獨”的比例不降反升,在大陸民眾熱情救災的同時,馬英九竟允許達賴訪台,向大陸傷痛上撒鹽……,這一切讓人發生了迷茫,有些人開始表現不耐,有些人則懷疑“和平發展期”是不是一廂情願的奇妙幻想。

  迅速改變的兩岸關係雖然是歷史的必然,但它似乎來得太快,昨日“台獨”的濁浪還掀起驚濤駭浪,今天卻已風和日麗,這讓向往“台獨”的人感到絕望,讓要求維持現狀的民眾感到慌張,形勢發展顯然對“和平統一”大大有利,台灣正逐步地緩慢地走向“一國兩制”,這讓“台獨”的支持者和“台獨”的同情者,得了嚴重的焦慮症,不得不公開強烈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們在很多方面還沒有準備好,他們還很不適應沒有對抗的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期”後的兩岸民眾幾乎都有這種錯愕和不適應。兩岸從長期以來的“危機管理”變成了“機遇管理”,讓很多人很不適應。

  “和平發展期”是“和平統一期”前的一個必須經歷的歷史階段,而且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它將兩岸從不往來不瞭解不適應不認同,引導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創雙贏建造共同家園,培植起命運共同體的關係,享受到一個中國前提下的尊嚴與榮譽,逐步建立當一個中國人的榮耀,認同一個中國的光榮。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撫平歷史的傷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建立新的相互認同也不是立即可以奏效的,我們不可有急功好利思想,不可簡單化和急躁化,做了幾天善事就要回報,那就是對“和平發展”的膚淺認識。

  兩岸關係即使進入“和平發展期”,它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基本特徵依然沒有改變,兩岸關係依然將在曲折與反復中前進。但是,即使有反復有曲折,兩岸關係是不會反復到陳水扁時代,兩岸關係也不會折回李登輝時代。因為兩岸在廣泛接觸中,在相互交往中,在密切的經貿聯絡中,在文化交融中,已經是誰也離不開誰,誰都需要誰了。

  最近台灣報刊也報道了兩岸新型關係的三個例子:即廣東東莞出資出力與台灣當局合力協助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已出現越來越這樣的“唇齒相依”關係;從福建省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與台灣“共同規劃、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共同建設、共同受惠”,這樣共同開發模式也會越來越普及;從大陸中石化最近將在澳大利亞獲得的一塊油氣田開發權轉讓40%給台灣,開創兩岸攜手探油產油的緊密戰略資源合作例子,更體現兩岸正朝著“利害相共”方向發展,這些事例已越來越多呈現。兩岸在諸多領域將越來越具相互依存的公約數。最近台灣舉行的“聽奧運動會”,祖國大陸不僅參加了比賽,還參加了閉幕式,台灣學生也手舉五星紅旗為大陸選手加油,這證明兩岸關係不是過去的“有你沒我”模式了。試想,若長此以往,“台獨”挑釁與“去中國化”冒險,會得到台灣民眾支持嗎?

  民進黨在台灣遭受百年未遇大災面前,還請達賴來為台灣“祈福”,陷國民黨於不義,矛頭直指熱心救災的祖國大陸,用心險惡,甚為得意,這是典型的“台獨”與“藏獨”的合流,前不久民進黨又擬邀“疆獨”熱比婭到訪台灣,讓好不容易改善的兩岸關係面臨新的危機,好多大陸網民把允許達賴來訪的馬英九罵翻了。這樣的危機今後也還會有,但他們不可能靠這些手段強大起來,也不可能靠這些手段得到人民的信任,台灣同胞不是“呆胞”,他們分得清誰真正愛台灣,誰是台灣人民的希望。民進黨這樣做只能離取得人民信任而重登執政的時間越來越遙遠。任何欲讓兩岸關係倒退的企圖,終究要失敗的。兩岸關係必然會在曲折中前進,不能再因為一時受阻而自責自虐甚至自殘,“和平發展”光明的大門打開後,是誰也休想把它關閉,誰也休想開這樣的歷史倒車。

  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歷史新時期,是兩岸民眾重建信任與合作的歷史機遇,但也帶來了許多不適應,也還存在許多挑戰,因此正確認識歷史的變化,瞭解新時代的特點與任務,轉變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是當前兩岸關係的關鍵。

未來三至七年是兩岸關係的關鍵期

  2008年,馬英九以絕對優勢取得了政黨輪替勝利,他承認“九二共識”,贊成“和平發展”,恢復“兩會協商”,推動“三通”,主張“外交休兵”,願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提出“和平協議”……讓身受重傷的兩岸關係得到復原,甚至悄悄地恢復了許多“去中國化”原跡,給台灣民眾帶來了許多利益與實惠,也讓兩岸關係得到緩和與發展。馬英九主政的路線是有助於發展兩岸關係,是符合兩岸利益和符合兩岸民眾願望的,是“和平發展期”很重要的起步期。因此他主政的前四年,加上可能繼續執政的後四年,不啻是兩岸良性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也是兩岸關係的關鍵期,是值得我們倍加呵護的。我們必須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支持馬英九,只要對“和平發展”有利的事我們就要支持。

  我們從馬英九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文化背景、社會環境、成長經歷、親友影響……,可以清晰認識到馬英九的政治性格與為人作風,他守法、清廉、誠信、勤懇、執著、親民、愛國,但他認同的只是“中華民國”,以及“中華民國的民主與自由的價值觀”;他當然反對“台獨”,尤其反對“法理台獨”,他曾參與制訂《國統綱領》,因此他會堅守這綱領,反對製造“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他真心愛台灣,以“新台灣人”為傲,反對族群對立,反對挑撥省籍矛盾,他會堅持“台灣優先”,強調“正視現實”;他不反對統一,但他認為統一是要有條件的,要用台灣核心價值與生活方式來實現統一,他認為在他任內不可能實現這樣的統一,但他不反對對話與談判,不反對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他以中華“正統”文化繼承者自居,希望主導兩岸廣泛的文化交流;他也會努力彌補島內藍綠矛盾,他認為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一種特殊關係,因此他會修復被破壞的兩岸關係,會推動交流,會努力降低兩岸的緊張關係……。這是六十年來未遇的機遇,所以我們將2008年定為“和平發展期”之始,這不是心血來潮。他主政期間是大力發展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期,而“和平發展期”與“和平統一期”是有區別的,它是以大力發展兩岸關係為中心,是必須雙贏多贏的歷史時期,但它是符合兩岸共同利益的,是值得我們珍惜的。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馬英九的局限性,這次“八八水災”,沖出了馬政權的成堆問題,從近期台灣預防甲流感狀況,也進一步暴露了馬政權的脆弱,反映了馬英九處理危機能力的低下,以及他的執政團隊選人失當;“雙首長制”讓馬“政府”職權模糊,效力不彰,馬英九本人太拘泥於法律的框框,沒有一股豪氣與霸氣;他是父母的“好孩子”,姐姐們的“好弟弟”,蔣經國的“好學生”,國民黨的“好黨員”,美國的“好模範”……好得規規矩矩,一點一劃,不敢為天下先,也不敢主動承擔責任;他能讓就讓,能避就避,註定缺乏大開大闔,註定他的執政團隊守成有餘,創新開創不足;他以正統國民黨自居,“黨就是國,國就是黨”思想根深蒂固,註定了他的執政團隊不能貼近民眾,也不能貼近基層,很難完全代表民意;他“反共”立場堅定,國民黨的老大自居封建意識也深入骨髓,他是蔣經國第二,註定不會“出賣台灣”,註定不會“成就統一”,他的眼中共產黨政權是“匪權”,他“寧贈友邦”也不會“贈予家奴”;凡忠實於他的人,他也如此,而反對過他的,他倒會“恩賜”;他是政治不沾鍋,但也漸漸地屈從選票,有了許多選舉考慮,隨著時間推移,他的“一個中國”意識會逐步淡化,會越來越像選舉的機器,為了選票,他甚至會拿許多大陸敏感的刺激的問題來換取島內選票的支持。我們瞭解了馬英九的政治性格,在他執政的八年中,我們可以做甚麼,或不可以做甚麼,就一清二楚了,就可以避免盲目了。

  馬英九登上執政舞台,與其說他優秀,不如說陳水扁太爛而成就了馬英九,他走的“和平發展”之路,也是前面許多人努力的結果,他從來沒有到過大陸,他連中國大陸是甚麼模樣也一無所知。民進黨的泛政治化和泛意識形態化,以及他們的貪瀆缺德,讓他們喪失了政權,而如今民進黨仍沒有一點點反思與醒悟,仍然成了陳水扁的人質,他們抱著“神主牌”不放,情緒化地為反對而反對,沒有勇氣面對日益好轉的兩岸關係,民進黨內依舊四分五裂,整合之路漫漫,不要說轉型,更不要說能提新的台灣論述和兩岸論述,重新取得人心和重新執政還很遙遠,從這一點上講馬英九是幸運的。

  但民進黨依然掌握了“愛台灣”的話語權,以及掌握了“台灣主體意識”發言權,並且擁有相當數量的“綠色支持者”,從這一點上講,馬英九會一直很被動,“八八水災”馬英九被罵得狗血淋頭,多少是他的外省人的身份讓他成為了原罪,因此兩岸關係仍有隱患。台灣雖從“威權”走向了“民主”,但怎麼建立更好素質的民主,路途依然遙遠。“八八水災”沖走了“劉兆玄內閣”,讓我們清醒認識到兩岸關係的脆弱性,在今後依然會出現的危機面前,台灣混亂的國家認同與主體意識以及政治人物的品格、媒體的立場,都會帶來不確定的因素。

如何正確把握當前的“和平發展期”

  首先我們應理解“和平發展期”是兩岸關係的機遇期,機遇稍縱即逝。我們要抓住馬英九可能有的三至七年執政期,讓兩岸關係奠定一個全新基礎。要充分認識到變化了的兩岸關係新特點新方式,要求各部門各單位,要找到新定位新角色,找到做台灣民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要轉變舊思維舊模式,進一步解放思想,擁有創新思維,建立更堅實的利益與共的新型關係,建立相互依存與相互認同的兩岸關係新關係。

  其次,我們要擺脫急功好利與急於求成的心理,要充分認識到奠定新的關係,改變過去六十年乃至一百年形成的某種意識,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做了幾件好事可以改變過來的,我們要對“和平發展”惠台政策抱有耐心決心及韌性恆性,要建立起新的觀念、機制、體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與危機要有思想準備,不要一遇矛盾就埋怨後退。我們更需要培養“機遇管理”能力,從而抓住機遇。

  最後,我們要尊重兩岸關係的規律與特點,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要耐得住寂寞,不要不適當地把難以解決的問題拿到條件不成熟時機解決,要堅持擱置爭議,讓交流、交往、經貿文化關係、對話與談判的進程越長越好,在建立了良好信任的基礎上,再解決政治分歧更為妥當。

  兩岸關係過去是少部分人的職業,現在各行各業都參與了兩岸全面交流,這種交流也是雙刃劍,我們許多陋習盲點均會暴露於對岸,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因此各行各業各個地區各個部門,要更好學習中共的對台方針,深入理解“和平發展”的意義與特點,這是當前兩岸關係中十分迫切的要務。(章念馳)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385]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369]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21]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10]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33]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96]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34]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20]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95]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1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