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陈竺在哈佛《首届中美健康峰会》谈中国医改:致力民生再创奇迹
陈竺在哈佛《首届中美健康峰会》谈中国医改:致力民生再创奇迹
来源:QiaoBaoUSA | 作者:李强 | 2011/9/22 13:19:51 | 浏览:2960 | 评论:3

  9月21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哈佛中美健康峰会在波士顿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幕。500多位来自中美两国公共卫生领域和医学界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哈佛医学院师生出席了本次峰会。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和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副部长格里德(Sherry Glied)在当天上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进程与主要挑战”和“改造美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主题演讲。

陈竺在哈佛《首届中美健康峰会》谈中国医改:致力民生再创奇迹
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和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副部长格里德分别发表演讲(李强摄)

  陈竺部长用流利的英文发表了演讲,回顾了过去三年来中国在推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中国医改取得的多项重要突破包括基本必备药品的普及、社区医疗服务的改善以及公众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传染病疫苗的接种率的提高等。陈竺强调要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所拟定全民医保等的各项目标,还需要解决医生待遇、人才引进、医药研发等迫切问题。“健康是人类共同最求的目标。中国卫生部愿意同美国卫生部门加强合作、交流医改经验、共同提高两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陈竺部长总结说。

  据峰会组织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管刘远立教授介绍,2009年4月,中国政府颁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其目标是实现全民医保、改革卫生筹资体系、并加强对药品与医疗服务的监管。相隔不到一年,美国国会也于2010年3月通过了“病人保护与可负担医疗法案”,旨在通过个人、公司与政府共同承担医疗费用,实现全民享有医疗保障。本次峰会提供了一个中美两个交流医改经验的平台。

  在峰会的间歇,陈竺同在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合影时说:“中国要在民生领域再创奇迹,就像我们创造的经济奇迹一样。目前,中国最缺的是人才,希望大家学成后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中国的民生事业。”陈竺还提醒留学生注重健康,要劳逸结合。“大家学好了,回国一定有用武之地”。

  本次峰会的议程还包括“提高卫生系统绩效: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改革与创新”、“公共卫生与医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培养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新模式”和“建设更好的医疗卫生体系:探索与借鉴”等。中美两国专家将对这些议程进行深层次地探讨。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薛澜:AI治理并非创新对立面或附属议题,需要回归到全球合作轨道 2025-09-11 [98]
《时代》周刊发布AI影响力100人名单,4位中国入选者有哪些共同的管理逻辑? 2025-09-11 [312]
刘元春:“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是内部结构转型的破局核心 2025-09-02 [2288]
黄奇帆的最新报告 2025-08-20 [1383]
当年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华援建,如今状况怎样? 2025-08-21 [820]
哥大教授:美国的大学不扩招 2025-08-21 [670]
包振山、卢东祥、刘波:激发八小时外经济活力打造扩内需促消费长效机制 2025-08-12 [985]
许倬云走了,他曾喊话中国青年:我劝你们振作 2025-08-05 [1130]
瑞士商会名誉主席:职业教育如何作为国家竞争力引擎 2025-08-05 [1173]
梁文道:励志书读多了,人会变傻的! 2025-08-05 [117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