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巍(美国东北州立大学)
何桢,杨福玲(天津大学)
顾丽梅(上海复旦大学)
余江(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和管理科学研究所)
概要:
很多国际性公司在另一文化中运营过程中往往倾向于不有效的使用资源, 这是因为它们缺乏在不同的商务环境下调整工作的能力。其中缺乏跨文化上的技能训练是这些公司管理人员失败的主要原因。 即便他们曾是在自己 “母” 文化中做的最出色的管理人员。因此,对“客”文化适应和融合的跨文化能力成为在国际商务中导致变量的因素,而不是在“母”文化中的环境调节的因素。
所以,我们培养现代和未来领导人才必需用面向世界的观念来发展和提高跨文化技能。长期以来,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往往关注的是理性智力 (智商)和情感智力(情商), 忽略了文化智力(文商)的功能。
智商表现在个体层面上个人如何追求最大的资源使用率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因此,理论上讲具有高度理性智力的个人是可以在无需同他人作用多少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既定目的。
然而,所有人都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任何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必须同他人一起工作。因此,在群体或人际间层次上要实现既定目的,只有单个的理性智力简单集合是远远不够的。与理性智力相对称的个体情商是发掘智商潜力之必需。
情感智力在个体层次方面是由外向内来保证个人理性智力的潜力发挥,在群体层次方面则是由内向外来决定所有群体成员们的理性智力的潜力发挥。
目前,没有几个人会否认智商和情商在决定个人以及集体方面上实现成果上的作用。在同种文化内,智商和情商的合理搭配成为个人或公司取胜的关键。 无论两者是如何形成或搭配,智商和情商一般都只能受限于文化智力(社会商则是情商的在个体和群体社会上的外延)。
所以,当一个人跨入另一种文化时,原文化中所发展起来的智商和情商的功能在新文化中就变得有限了。这是因为,在新的“客”文化内,原智商和情商的合理搭配的功能只能发挥到 所拥有的“客” 文化的范围内, 因为新获得的“客”文化同 原来的“家”文化要有一个“吻合”过程。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海归”情况。
本研究用以上理论对 中国“海归”现象作一分析并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