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美國工程院院士、夏威夷大学王兆凯教授在廣東龍崗大鵬海邊已經養了十個月的硅藻,他的海藻可以煉油,也可以淨化水質。目前,龍崗區政府給他租一套房子居住。王兆凱稱他的兆凱生物工程研發中心落戶深圳後曾拜會過深圳市代市長王榮,王榮當面告訴他,根據深圳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作為院士的他可以享受200萬元特區住房補貼,可這筆錢他卻一直沒能拿到。
王兆凱所說的200萬元補貼,源自於去年12月深圳市發布的《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住房解決辦法(試行)》,其中明確規定,深圳將以「貨幣補貼」為主、「實物配置」為輔,解決高層次專業人才的住房問題。高層次專業人才享受住房補貼的,按照以下建築面積標準計算:兩院院士200平方米、其他國家級領軍人才150平方米;地方級領軍人才100平方米;後備級人才80平方米。
王兆凱缺的,就是高層次專業人才證書。「人事部門現在沒辦法認定王兆凱是深圳高層次專業人才,因為按照政策,只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才符合我們的人才認定。」龍崗區分管科技的副區長熊小平說,王兆凱是「落戶」龍崗的第一個外籍院士,區裡面為他專門召開過多次會議,但問題卡在「中國院士」和「美國院士」的差別上。熊小平表示,因為國內的院士是經過嚴格的選舉產生,而國外的院士存在不可知性。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已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王兆凯院士介绍来自海洋的一种新型生物燃料源——硅藻。世界上有上万种硅藻,一些硅藻的脂质含量高达50%以上。美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了一项名为“水生植物计划”的研究,向人们明确揭示了硅藻作为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种种优势和前景;日本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高脂硅藻,获得了高的生产率。
“目前该研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是什么?”王兆凯院士介绍,“是一套高生产率、低成本投入的生产系统。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在开放系统中培养海洋硅藻——角毛藻,并申请了专利。从硅藻的培养、分离到提取生物燃料,整个过程都要符合循环经济。目前现有的开放系统仍处于中试规模,是一种基于开放型微藻培养系统的生物燃料生产系统,能同时捕获二氧化碳,在成本上更具有竞争力。”
2008年11月王兆凯院士将海洋微藻生物能源这一高科技项目落户深圳市龙岗区海洋生物产业园,12月成立了兆凯生物工程研发中心(深圳)有限公司。该项目主要是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养殖海洋硅藻,再利用硅藻油脂生产燃料。王兆凯院士本次的厦门之行正是看中了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具有悠久的海洋硅藻研究历史和丰富的硅藻种质资源,希望能在科研和人才交流方面开展密切的合作,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突破硅藻能源生产的成本等瓶颈问题,把硅藻制油大规模地应用到企业生产中。
人物背景:
王兆凯(Jaw-Kai Wang),1932年出生于中国南京,1958年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顾问。曾任美国水产工程协会主席,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农业部、洛克非勒基金会等机构顾问。迄今为止,已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18篇,出版专著3部,申请专利4项。
从1979年起他多次来到中国,曾受到邓小平、陈云、王震、方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5年7月,被聘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批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