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大學孔子學院日前舉辦「中美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邀請全美各名校專研中美關係的專家,就中美兩國的文化、歷史、藝術、經濟貿易及政治外交等層面,深入分析60年代以來,中美之間官方與民間關係的微妙發展,並對建立兩岸雙贏的未來,作了正面的展望。
羅大校長麥柯密克(Richard McCormick)開幕致詞表示,羅大15年前即與中國的大學積極建立學術交流,近年與吉林大學的交換學生進修,更為羅大學生開拓了國際視野,他並特別讚揚孔子學院傲人的成就。
孔子學院院長涂經貽也致詞感謝這些學者專家,不遠千里參與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由孔子學院主辦,籌備委員為羅大教授蔣濤、宋偉杰和Dietrich Tschanz。
來自華府布魯京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李成,以歐巴馬總統日前訪問中國的重大意義,分析中美兩國在21世紀的導向;他並預期中國的中產階級在20年後,對全球的經濟與環境將有很大的影響力。
德州大學教授安格爾(Jeffrey Engel)回溯1974年老布希在中國任外交官時,如何步步為營地與中國領導人建立友好關係,化解二次大戰後中國和西方的冷戰氣氛。安格爾引用老布希日記中的實例,分析老布希如何與中國領導人建立個人友誼,來改善中美兩國的外交關係。
曾獲2005年「艾美獎」歷史紀錄影片傑出貢獻獎的歷史學家陳兼也與會演說,現任教康乃爾大學的陳兼,從二次大戰、越戰、韓戰等,分析中國反美情緒的由來,以及美國對中國政府的不能認同。陳兼指出,任何國家的外交政策,其實都由國內人民的需求所主宰。例如歐巴馬總統的外交導向,其實與美國國內目前最受注目的健保改革有密切關聯。
經濟學家潘妮洛‧潘恩(Penelope Prime)、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公共政策研究教授雷比(Philips Levy)等則以經濟發展角度分析中美關係。
史丹福大學教授王斑以人道主義角度來闡述在這全球共同進化的世紀裡,世界的領導國家須如何以平等互敬方式,重新交換彼此的定位,以追求世界的和平發展。
丹佛大學教授趙穗生則表示,歐巴馬上任第一年已積極主動與中國的對話,他努力地消弭過去兩國間的不信任。他相信,這個情形對兩國都有正面影響,但中國須小心應付一些內部問題,如西藏問題及台灣關係等。因為,國際關係很敏感,而大家對中國崛起為21世紀的超強大國,都抱著很高的期許。
曾為美國副助理國務卿,現任教普林斯頓大學的克里斯坦森(Thomas Christensen)則語重心長地說,「美國對於中國改善海峽兩岸關係的努力,樂見其成。」至於對台軍售的敏感問題,克里斯坦森呼籲兩岸建立「互信」,讓對方感到「安全感」,以減低武裝的軍力。 該研討會吸引許多羅大師生聆聽,研討會在熱烈的問答討論中圓滿結束。(劉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