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败家子”还不认账,这就更成了“落水狗”了,必先痛打而后快。
被视为大陆央企“老板加婆婆”的国务院国资委近日自曝家丑。该机构的一位副主任在官方报章上刊发文章披露,截至2008年10月底,68家央企涉足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亏损114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位官员说,企业追逐高额利润、套利投机是要害,一些国际投行的欺诈行为也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推手。
相较于央企去年将近7000亿元的利润,114亿的亏损虽说是个“小窟窿”。但对于中国300多个地级城市来说,一年的财政收入能超过百亿的却没有几个。央企一边不擅经营,一边通过涨价转移视线,在道义上失分不少。
事实上,面对国际投行的“欺诈行为”,央企的“婆婆”并不是没有办法,早在今年8月下旬,6家大型外资银行和投行收到来自国资委的一封法律函,该函声称国资委下属部分央企,将对此前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说白了,这就是一张“赖账”声明。
国际投行操纵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没有相关经验、缺乏风险控制的央企偏要赤膊上阵,直接参与投资衍生品的交易,赔钱几乎是必然的。
没搞清国际投行所设计的产品前就贸然投资是一种典型的“冲动投资”,是慷国家之慨,拿人民之利开赌。因而,从这一角度说,央企的行为还不仅仅“贪图暴利”、“不务正业”问题,更是个监管不严的问题。据了解,按规定持有境外期货交易牌照的央企有31家,但此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几乎所有涉足外汇、进出口业务的央企都与衍生品交易有染,数量超过一倍多,这表明有不少央企是在偷着干,而这个过程中,根本就不见“婆婆”监管的影子。
中国企业要发展壮大,闯荡资本市场不可避免。但运作资本不是目的,只是发展企业的手段,如果抱着投机心理只想获利就会本末倒置。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以及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央企不能“光着屁股”跳到大洋中玩“裸泳”。呛水了,当然也怪不得别人利诱和设下陷阱,更不该由官方拿人民的血汗钱去 “捞出来”。尤其是当了“败家子”还不认账,央企就更成了“落水狗”了,必先痛打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