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政治制度的问题,台湾的政客往往只着眼于现实的选举利益,缺乏远大的抱负和愿景,只想与大陆“同居”而不想“结婚”。所以两岸最终要实现统一,就必定要以民为本,争取足够的民意支持,把握住了这个大方向,全体中国人终能“摸着石头过河”。
去年台湾岛内“蓝天重现”后,两岸关系步入了历史上从未有的缓和局面。日趋紧密的经贸文化往来以及海协、海基两会多轮的制度性协商,更让不少学者对两岸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岛内的政治体制和几个大国间的博弈,很容易使还未稳固的两岸关系出现波动,不可盲目乐观。
台湾社会“异化发展”
若非2000年和2004年败选,估计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也不会走这么快。除了少数国民党精英抱有理想情怀外,当今岛内的大部分政客都比较现实,只看重眼前的政治利益,“两蒋”时期的理想和抱负基本已经淡化。
在两岸的接触中,“一中”显然成了问题,统一也显然成了麻烦。蔡逸儒认为,其实,按照国民党自己的“中华民国宪法”,“大陆亦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如今,这类涉及两岸“一中”和“统一”的“原始立场”,连马英九都不敢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和“统一”倒变成了异类,曾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变成了问题,所以,整个台湾社会的异化发展不得不让人感到忧心。
“政治人物为了眼前的现实利益,是可以不惜牺牲两岸关系的”。对于不断有民进党人士借由北京的善意前往大陆参访的趋势,只要岛内政治氛围依旧,就不可抱过高的期望。
潜移默化争取民心
一些台湾政客或学者只想“同居”,而不要“结婚”,连以“结婚”为目的的“同居”也不能接受,摆明了只要好处,但却不要束缚和责任。而且如果机会许可,说不定还想和美国、日本“偷情”。
所以,对于两岸政治对话,台北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过也还是应循序渐进地去争取。其实,经济、文化交流多了也会变成政治的一部分。正所谓,低阶政治可以走向高阶政治,经济、文化就是低阶政治。这些民间的交流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民心所向,民心变了,政治人物的口号也会随着变。
对于目前北京释出的善意,惠台举措要考虑多数台湾民众的需要。如果一些利好都只是被一些特定的利益集团得去,普通民众就没有感觉。
当然,一切都要有个过程,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其六点讲话中说的,两岸要本着建设性态度,共同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只要大的方向没有错,我们就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长处。”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