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南加大(USC)將高科技融入減肥大戰 最新裝置計算熱量警告偷懶
作者:程嫣 | 2010/1/15 14:35:27 | 浏览:3121 | 评论:0

  想要減肥的人士有福了!將高科技融入減肥大戰,南加州大學(USC)目前正在研究試驗一種名為「懂我」(Knowme)的、可佩戴在身上的感應裝置,它會準確記錄下佩戴者的飲食和運動情況,並且對過分懶惰的表現提出警告。

  俗話說:「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戰勝自己」,許多想要減肥的人對於這句話,想必是深有體會。無法控制食物的誘惑,懶於運動,這些是意志薄弱的減肥者們最容易犯下的錯誤。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究竟如何判斷自己飲食過度或運動不夠,並沒有一個精確的衡量方式。

  在傳統減肥過程中,當事人往往依靠本身的記憶,來判斷自己是否吃了過多的食物,是否需要更多的運動。但是,記憶是靠不住的,由於健忘和自欺欺人等因素,當事人記憶中的飲食和運動情況,很可能與事實不符,存在相當大的偏差。比如說,有些人或許只記得自己正餐吃得不多,卻忘記了此外還吃了大量零食和甜點;有些人認為今天運動了半小時或1小時,就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運動強度是否足夠。

  南加州大學(USC)醫學院即將推出的「懂我」裝置,旨在改變減肥者對現狀「霧裡看花」的狀態。負責該項目的兒童肥胖問題專家梅茲(Donna Spruijt-Metz)博士指出,該裝置可幫助佩戴者在第一時間「搞清狀況」,並通過手機系統給予及時反饋。比如,佩戴者有2個小時坐著、沒有運動了,感應器就會「嗶嗶」作響,或發送手機短信,提醒當事人應當「勤快」一點。另一方面,佩戴者的飲食、運動資料也會同時進入研究室的網絡系統,方便健康專家研究受肥胖問題困擾者的生活習慣,幫助他們設計更有效的減肥方法。「懂我」裝置預計將在今年較晚時正式進入市場,屆時,相信會看到許多與感應器朝夕相伴的人。

  目前,該裝置正在南加大位於阿罕布拉市(Alhambra)南弗萊蒙大路(S. Fremont Ave)1000號的實驗室內進行真人測試,不少青少年自告奮勇前往,協助研究測試。他們將感應器佩戴在胸前,在研究員的指示下,時而做器械運動,時而聊天休息。這些動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沒有兩樣,唯一不同的是,這次有一個機器在一旁時時刻刻提醒著,一舉一動所消耗或獲得的能量。

  無獨有偶,「減肥大戰啟用高科技」的概念絕非僅此一家。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華裔孫博士等專家正在設計一種裝有小型攝影機的項鏈,可記錄下佩戴者的飲食情況。不過該機器尚無法分辨食物種類,必須由佩戴者親自輸入食物品種,然後機器可計算出食物的份量、熱量和營養成分等。該項鏈裝置預計在今年年中可進入真人測試階段。

  以上這些新技術是否能促成一個更加苗條的社會呢?科學家認為頗有希望。不過,無論科技如何發展,要想打贏減肥大戰。持之以恆的精神依然是王道,這是任何高科技都無法替代的。感應器固然有效,但是如果當事人無法堅持佩戴,或者不聽從機器的勸告,那一切的努力都將成為徒然。(程嫣)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全球首款「代孕机器人」亮相 引爆争议 教会如何回应这场科技风暴? 2025-08-15 [311]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271]
天津大学校友团队: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开辟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新路径 2025-08-12 [414]
Nature确认:1/4肺癌患者没吸过烟,背后竟是它惹的祸 2025-08-05 [673]
美国家庭掀起了“麻将在手,健康常有”的潮流建议中老年人以麻将社交保持健脑防老 2025-08-05 [391]
日本厚劳省批准使用AI的医疗器械,可基于脑回路客观诊断抑郁症 2025-08-01 [807]
谷歌突然免费开放"医生级"AI!医院连夜抢装,医疗界彻底变天 2025-08-01 [1225]
9种看似在“放松”,实则让大脑越来越笨的行为 2025-07-23 [685]
JAMA子刊:睡前刷手机的代价!成人睡眠时长缩短、质量下降,夜猫子风险更高 2025-07-23 [1372]
北大医学专家胡大一:睡觉,一个让你延长生命的革命性新秘方 2025-07-23 [71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