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委员余庆安在该省政协会议上提出意见,“不应让商人掏钱进政协”,认为政协的性质是政治性的,经济问题可以到工商联去解决。商人掏钱进政协,会让人民群众失去信心。这位委员的意见有一定的针对性,值得深思。
有钱的企业家进政协,只要符合条件,被人推荐,政协章程里并无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步的表现。不能把“有钱的商人”与政治性质、统战性质、民主性质的政协对立起来。人为的对立,就会造成新的歧视和不平等。
“商人掏钱进政协”,是有的地方在协商和推荐政协委员人选时的一种偏差。这种偏差的根子不在商人本身,而在当地手握大权的官员身上。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很多有成就的企业家都希望在政治上再上一个台阶。怎样协商?怎样推荐?就得通过权力去运作。在开明廉洁、程序规范、监督严密的地方,“有钱的商人”只要符合条件、众望所归,不必掏钱也能当上政协委员;反之,政协委员的入门门槛就有可能被“潜规则”,那些仅仅有钱,却毫无参政议政能力、毫无民主法治意识的人有可能戴上“政协委员”的帽子。出现这种情况,人民群众岂止失去信心!
我们还可以举一反三,联想到其他界别的情况。比如有些界别的政协委员,仅在本行业有成就、有知名度,但是参加政协会议很少发言,鲜有提案,很少反映其所联系的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有的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冠军、精英、明星的头衔闪闪发光,但是对参政议政没有兴趣,甚至连例行的政协会议都懒得参加;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的实权官员,退下来了,心有不甘,还要戴上“政协委员”的光环,弥补失去权力的失落感,延长当官的寿命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尽管是少数,但对政协来说,无疑是伤害,对公众来说,也是一种打击。道理很简单,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政协应该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有所作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公众对政协也寄予更大的希望:要求政协真正履行职能,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不要成为有钱人的俱乐部,更不要长期成为权力的第二落脚点。
当政协委员成为一种摆设的时候,人们可能与其疏远、对其冷落、耻于议论;当政协委员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人们会关心、质疑、监督,甚至寄予希望。这就是进步。广东省政协委员的意见,如果能引起大家的思考,进一步推进政协的创新和发展,无疑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