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读者评论
关键字  范围   
共13774条评论,每页10条,当前第1243/1378页
【首页】【前页】[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后页】【末页】
第  页  
Dr. Ming Yang  留言于2010-10-04 01:11:25
评论:《即时通讯》周电—2010年第30期(9/20-9/26)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有客从远方来,不亦乐乎?"

Continue to enjoy a great weekend. I will write to you later on extended topics that we are interested in.

Thank you all again!

Best Regards,

Janet Yang
Dr. Ming Ya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Kenneth  留言于2010-10-04 01:06:09
评论:南加州各界华侨华人向日本領事館呈遞抗議書 坚决支持維護中国釣魚島主權
FYI.......(see the following)
Have a good new week.........
Regards ken

Suggest we have to rea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carefully

從釣魚台事件已可看到行動的開始!
中國如果不强硬,日本就會往上爬。

This topic is just right during this current Sino-Japanese dispute over Diaoyutao Islands

以下分析值得一看再看和深思,要警惕豺狼 正在虎視眈眈….

《引起中國人震驚的一篇演講》- by 余世維
Yoon Sang Yap  留言于2010-10-04 00:47:39
评论:南加州各界华侨华人向日本領事館呈遞抗議書 坚决支持維護中国釣魚島主權
(余世維) 我在中國大陸又讀到一道學生歷史考試題:甲午戰爭是公元哪一年爆發?簽訂的叫什麽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 償多少銀兩?。。。。。(完全是死記硬背題目)我後來到了日本大阪,才知道他們考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而是下面的論述題: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一仗——「日清戰爭」(他們叫「日清」,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 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八年抗戰」)。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爲大概是什麽時候?可能的遠因和 近因在哪裏?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麽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麽條件上?請分析之。
兩個國家的每個學生都努力作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 發甲午戰爭,1895年訂馬關條約,那又怎麽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還會打!怎麽辦? 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國很可能在台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台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 台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日本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中國未來台灣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 油成本,日本的石油從波斯灣運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台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條在 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海峽封鎖起來,日本的油輪一定要從那裏經過,日本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 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海軍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2020年,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日本現在統統做了對華戰爭的準備,所以什麽事情都 要進入長期準備狀態,他們的情況,現在開始,把這個事情當作是時事,小心謹慎地在那裏準備。按照他們的判斷,中國跟 日本的摩擦,會從東海開始,從台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2020年,他們的學生統統在開始答題了。這種題 目在他們那裏是這麽考慮的,在我們這裏是「李鴻章和伊騰博文」,所以他們這就叫做「思考」(而我們那叫做「死 記」!),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們中學的教育,小學的教育,都在研究他們的啓發性思考,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就對國家的未來 孤獨教條化,僵化學生的思想和人生!
什麽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誰都沒有責任?),我們應該改成「國家興亡、我的責任」(每個人都要自覺負 責!),有誰想這樣一個問題嗎?我們把問題,上綱到國家,看看國家在想什麽?我們來看一個概念,日本一直在不停的部 署,就是隨時準備做 好跟中國打仗的準備。 所以日本人,在這個事當中,全國都基於這種共識,不光日本國防部有這個想法,這個沒有什麽稀奇,而是整個日本全國都 有這種想法。爲什麽?我講四個道理你聽聽看,他們是否真的全國皆兵,全民皆兵?
第一個例子,中國大陸一個河北的石家莊,一個山西的太原和大同是産煤的地方,你認爲最大的買主是誰?是日本!其實日 本這個國家是不燒煤的,你有沒有注意到,爲什麽日本大量的向中國採購煤炭呢?其實二、三十年來日本大量不斷地向中國 採購煤炭,回去以後在日本的下關下船,然後統統用水泥把他封起來,封成一個個石方,然後沈在日本內部的內海的海底。 聽說現在已經沈下去半個太原,這些煤炭是準備將 來跟中國打仗的時候要用的。公元2015年至2020年,中國跟日本可能開戰。這時候中國的核潛艇可能封鎖他的太平 洋,中國如果那時有航空母艦,可能出動在日本海,日本主力艦如果跟中國戰艦作戰,就把這個煤炭挖起來燒。所以,現在 就開始在採購了。所以,中國一船一船的煤運向日本去,統統沈在他的海底,我們卻不知道他心中有什麽想法?
第二件事情,從人造衛星看下去,整個日本是條綠色的,你知道爲什麽嗎?因爲他們的樹一棵都不砍。在日本砍任何一棵 樹,都要經過日本政府的許可,因爲他們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資源。可是全日本都用筷子,那怎麽辦?就將中國東北、黑大興 安嶺的木材統統向日本出口,從烏蘇里江送下去,在海參崴裝船了以後,向日本外銷。所以日本人買的全部是我們東北的木 頭,買回去以後全部削成筷子,給一億一千萬人口使用。當他們吃完以後,沒有一根筷子是丟掉的,全部收起來,再給它磨 成紙漿,賣給中國的《人民日報》印報紙。所以《人民日報》印報紙的紙漿全部是自己的木頭,不過是在日本人的嘴巴上面 轉了一圈。
第三是中國的稀土金屬,出口最大的是日本,中國稀土金屬企業的老總沾沾自喜於「廉價國家資源出口創匯多少?」,卻不 知道日本人將這些稀土原料加工成一種粉末,塗在「點離子彩電」屏幕上,以昂貴的高價格賣給中國人,中國人的家庭買了 還向鄰居客人炫耀!日本要壓制中國稀土企業降低價格,不降就停止進口,中國企業就要破産倒閉發不出工資,於是爭相降 價,相互殺價只爲了討好日本,而中國國務院稀土辦公室昏聩的沒有任何應對的商業戰略。前段施加日本壟斷提高鐵礦石價 格壓制中國鋼鐵企業也是這樣的戰略,中國沒辦法!
第四件事情是在中國的雲南山區一所破爛小學的課桌卻寫著「日本政府捐贈」的字樣,我不禁爲日本鬼子從中國孩子幼小心 靈開始公關腐蝕,而我們的卻貪污腐敗不願意投資教育而感到悲哀!
這四個故事,給你一個什麽啓示?一個國家要有危機感,就要像這樣子,全日本都有這種危機感。每一根筷子都不丟,知道 那個是紙漿的原料,每根筷子來自中國的木頭,知道自己的樹是不能砍的。所以這個道理在他們那裏講是一個國民意識,就 是全民動員積極備戰!日本的海軍一直在刺探中國的情報,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海軍的總人數,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二位,已經 超過了俄羅斯了,僅次於美國,他還叫做海上自衛隊。其實只差航空母艦和主力艦沒有做,其實是個標準的海軍,他卻只是 稱他爲自衛隊;但是做軍人總要有磨練的機會吧?有機會總要打打仗吧!所以他一找到機會,就總是要操兵一下、練一下。
有張照片是剛剛照沒有多久的,日本出動運輸機,支援阿富汗戰爭,其實那地方揮手的統統是日本軍人。那個飛機已經在巴 基斯坦,所以日本爲了這個事情出動。爲什麽?做軍人就是要常常練習練習,所以日本的軍隊好久沒有打仗了。上一次打了 波斯灣戰爭,日本就想要參戰,美國總統就是現在那個小布什的爸爸沒有同意。這一次日本人又出動了,這一次他們美國改 變了一個方針,允許日本做後勤。所以他們的運輸部隊,後勤部隊就統統出動了。日本實際很想參加前衛部隊,希望美國讓 日本參加,打那個野戰。可是美國怎麽想,都覺得不太妥當。所以日本的前衛部隊到現在沒有出動,下次如果世界上再有什 麽戰爭,日本兵還希望出兵,來練習練習他的野戰部隊。其實他們在做打仗的準備,積極地做好跟中國戰爭的準備,中國是 亞洲新強國,日本是亞洲霸權,這兩個國家非打一仗不可。不打一仗,不能夠分出誰更強,沒有辦法了,你們的兒女小寶要 上學了,注意你們小寶的 EQ,注意他的管理,注意他從小長大的生活習慣,到那時你們家的小寶,是跟日本家的小寶,打一仗,我們看看是誰的訓練比較好。
中國跟日本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幹了場甲午戰爭,我們輸了;20世紀又打了8年抗戰,我們又輸了;要不是美國 丟了兩顆原子彈,我真不曉得、真難想像,那次中國是否要亡國了?我到日本去的時候,你猜他們講了句什麽話?他們說: 「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槍彈」,那十幾拳就是中國,那兩顆槍彈,講的就是美國原子彈,這句話全日本 都在講:「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槍彈」。這個是他們永遠記住的。
我們現在搞經濟發展,不承認錯誤,至少要有這種憂患意識。21世紀日本跟中國再幹一仗,萬一我們又輸了,就22世紀 再打,100年打一次,這件事情全日本人都記在心上,我們也不要掉以輕心!所以,我覺得美國其實不是中國的心腹大患,美國那個家伙,喜歡當老大,沒有事就過來問:「你看誰是大哥?」「那當然 是你了,老大。」他就說:「說得也是!走了。」他就走了,你就不要管他了。他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倒是那個小日本就 不同了,一碰到的時候就說:「日中友好」,一邊握手,一邊在那裏磨刀,沒有事就恁搞你一下。所以我想到躺在旁邊那個 日本,我晚上都睡不著覺;而那個美國,坦白講,我真的無所謂。
以我對這兩個民族的了解,因爲與這兩個民族交往了20幾年,不是讀書就是就業,不是出差就是在那開會,所以,我到現 在還有一大堆的美國和日本朋友,我對這兩個民族的看法始終是耿耿於懷。所以,我始終認爲日本這個國家,遲早要跟中國 再幹一仗的,因爲他們天生下來就是缺少資源。爲了活下去非打不可,你認爲怎麽辦呢?雖然這個問題是個國家問題,那麽 跟企業和個人不是完全一樣嗎?難道中國企業不能想像,我是一個缺少市場和資源的企業嗎?我也要在人家的腰上咬一口 啊!不是一樣的道理嗎?那人家也是這樣想你們的,也是在你的腿上開飯…
Jack Shen  留言于2010-10-02 14:52:55
评论:第七屆「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暨第三屆「美亞中國電影周」(8/27-29)
顶,老谋子真的老了,充数的东西多了,应该到山上住上一阵!住在海边会很快死在沙滩上的!

Jack
Joy Pan  留言于2010-10-02 14:50:42
评论:第七屆「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暨第三屆「美亞中國電影周」(8/27-29)
阿丹有远见,早就知道老谋子拍不出山楂树的原味。

我也来说几句,说实在的,我一直对张艺谋期望很高,我是看着朋友们在传看原著小说,一个个沉浸在那种文革式爱情中几天不能自拔的境地,有几次小说象手抄本式的是从我手中,传到另一个朋友手中。但我过手不碰,就是等着,就是不去看小说原著。我怕自己老拿原著去比照,影响我对电影的公正评价。我在等张导的大作首映,等着周冬雨和窦骁的倾情演出,事先看了张艺谋牵手两名主演出席各种访问节目,老谋子对小周的那个爱怜呵,远远胜过当年对巩俐和张子怡,那时好像还有点男女授受不亲的矜持,现在很开心,很忘怀,他教小周如何拿话筒,如何说话,完全是想抱孙子孙女的心态的外化。

第一时间看了这部电影。却只能说,我很失望,或者说我的期望值太高,是我的不对。如果这是出自一个刚出道的新导演之手,或者放到八十年代,影视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年代,我想我会肯定的,或许会向朋友推荐的,但是你现在是张导呵,不是70后或80后的导演呵,我们也不是处于文艺枯竭的文革时代呵。所以我会以比较挑剔的眼光看此片,总体印象是:娱乐性不够,时尚性没有,文艺片的话,对话与台词编得太粗糙,不够精炼和出彩,艺术性也达不到。老三的性格魅力没有体现出来,静秋不知是靠什么吸引老三的。实际上,很多文艺片或言情片,没有激情戏床戏也照样能打动人心的。张导现在拍文革式的初恋也算是一种装嫩吧。电影可以无“性”,但不可以无“情”,他没有在“情”字上做足功夫,没有把静秋和老三的初恋推到极致。

快六十岁的张导,很怀旧,很自恋,他拍一些文革的场面,如忠字舞,毛主席的像,妈妈扫地被人训话等等的场景,在我看来没什么内涵,场景做的很真都引不起共鸣。

Joy Pan

Song Chen - 未名空间  留言于2010-10-02 14:46:19
评论:《即时通讯》周电—2010年第30期(9/20-9/26)
搞笑短信,与老乡们乐一乐 (未名空间)

交警支队通告:
最新限行,不光限制开车,也要限制走路了。自从油价上涨到7元后,车流量大幅下降
,但出行人流量不降反升,公共交通压力加大,为此决定:
从十一起市民实行单眼皮单日出行、双眼皮双日出行,一单一双夜间出行。
望广大市民安排好出行时间。另:对戴墨镜出行者按故意遮挡号牌处罚,
盲人按无牌处理,贴双眼皮者按套牌处理。为了大家能安全、快乐地过好国庆节,特发
此通知。提前祝同志们国庆节快乐!天天快乐!
Jimmy Wang  留言于2010-10-02 04:25:46
评论:第七屆「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暨第三屆「美亞中國電影周」(8/27-29)
诸位有空可看我在“文学城”发表的新文章,也请留意网上文章最最下面有大量网友的讨论意见——

http://bbs.wenxuecity.com/origin/547300.html

我看到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三处硬伤(有图有真相)
* 此评论实属不参考其他影评的急就篇、一个普通观众的观后感,敬请各位网友发表或附和,或反对,或另有高见之言论。
张导拍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仔细看了看,发现有非常明显的三处硬伤,现罗列如下——
其一,顽固地认为女一号周冬雨的外貌、表演有问题。当时看海报和片花就觉得张艺谋这次可能犯了个历史性的大错误,启用周冬雨会是他的滑铁卢,现在看过影片更确认了这一观点。或许张艺谋认为,文革年代的营养匮缺,家庭环境恶劣,就要选用周冬雨这种孱弱瘦小、略带忧郁眼神的人来饰演静秋,并且还能让人心生爱怜。但择用周冬雨带来的负面作用太明显了,一是与“山楂迷”眼中前突后凸,身材丰满的静秋相差甚远(这和李少红拍摄《红楼梦》 搞“黛肥钗瘦”让观众大跌眼镜是一样的);二是周冬雨的外貌造型在该片中确实是非唯美的,表演技巧也很糗。
清纯不等于青涩。周冬雨的表演非常幼稚青涩,脸部表情僵硬,好几场关键戏都没演好,我们当然不应苛求这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女演员,主要责任当属张艺谋,是他没选好人,没导好戏。比如,河边亭子谈恋爱那场戏,周冬雨眼皮肿肿,双眸空洞、乏味,不出彩;又比如她和老三在河里游泳那场戏,游完了坐着聊天,这可是全剧感情深化的高潮点啊,你看他俩都在干嘛呢,女的口嗫舌结,男的竟睡过去了,一场好戏就这样草草了结了;再比如,周冬雨笑起来,有时连白白的牙帮都会露出来,似乎有点野草莓的味儿,但细里一寻思,那不是跟谁谁有点像了吗?嘿,不就是孙红雷的笑模样嘛(这句话有点损,但请大家一定留意观看),这如何与当时演《我的父亲母亲》章子怡的嫣然倩笑相比啊;再说到最后的哭,我两次看到周冬雨移唇歪嘴的哭相,觉得表现力非常有限,我妻说这哪像哭啊,好像在笑,这如何与同期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徐帆的哭技相比呵?
其二,一再地觉得该片的节奏太慢了。看《山楂树之恋》时,妻几次在旁边说,不看了不看了,这也太慢了,还说,要不是冲着张艺谋,我才不要看这种片子呢,我说别吵吵,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张大师的作品吧。但是,耐着性子看完片子,确实觉得该片一律的平铺直叙,没有意外惊喜和突发的波澜,起伏张弛不得法,节奏是太慢了些。 譬如,影片中我们看到老三到静秋家被其母撞到,老人家克了一顿老三,老三说那好吧,让我最后包一次静秋灼伤的脚吧,这时候,母亲用木头敲打信封(他们靠做手工赚点外快)的笃笃声一直在空空的回响,我想导演是要让男女主角好好演这场让人唏嘘的情感戏吧,结果怎么样呢,他俩并没演出什么来,观众就觉得影速太慢了,浪费的镜头太多了;再比如,原著中静秋和老三同床共眠那一幕,重病在身的老三拿来纸笔,描摹了静秋美妙无比的乳胸做纪念(虽然这里明显地模仿了电影《铁达尼可号》的典型画面),现在电影里当然不能有啦,新出现的床榻戏非常突兀:观众先是看到白床单里老三明显地在摸索静秋的下体,突然被她一把拽住了,画面停格、延宕,老三莫名其妙的说了一些话,还问静秋“你听明白了吗 ? ”整场戏没有跌宕起伏的层次感,更没有《红高粱》、《老井》那些个富有爆发力和戏剧张力的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情爱镜头,真不过瘾啊。
其三,台词对白索然寡味、僵硬无趣。看过原著的人都会发现小说中那些个幽默诙谐的“艾米腔”在电影中荡然无存了。老三送钢笔给静秋的那场戏是他俩初恋的重头戏,里头的对白教条机械。河边小亭子谈恋爱那幕戏,老三所说“我不是出尔反尔的人”,清汤挂面,了无情趣,也并不像那个年代的人说的,听起来很不顺耳。我们知道,小说叙述语言的韵味在转换成电影时会不可避免的大量流失,它们本来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样式,那怎么办呢,我期望张导的下一部原著改编作品会好一些。
《三楂树之恋》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此不赘言了,请看客自己品味吧!
* 其实,不瞒你说,我倒是喜欢看张导的《三枪拍案惊奇》的,这部借用好莱坞故事情节拍摄的影片非常另类,那些个黑色幽默或冷幽默、插科打诨氛围里演绎的黄土地的血色黄昏,以及苦橄榄似的晦涩之爱呵 …… 或许,出身大西北的张导被天生的局限困囿了,他拍不好南方作者写的戏?!
* * 期望王洛丹主演的连续剧《山楂树之恋》能拍得好看些!

阿义(王俭美)
EDWARD ENG  留言于2010-10-02 04:21:39
评论:第七屆「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暨第三屆「美亞中國電影周」(8/27-29)
老谋子老了。 当时, 听闻他拿到拍摄权, 我就大呼不妙。作为极力推荐《山楂树之恋》原书的人,
看到老谋子将《三枪》拍成象《三根打狗棍》,就担心他老人家把 开红花的山楂树之恋,
拍成没长熟的枇杷树,果不其然, 又酸又青涩。 女主角周冬雨,形象塑造成又苦又嫩(愣)的,
更别谈时常拧起三角眼的演技, 怎么我总是觉得,有当时日本电影望乡的雏妓的影子。 怎么也不是原文中的
敢爱敢恨的角色。 至于故事, 我只能说,看起来实在象我女儿高中的BOOK SUMMARY。
书中的偷偷爱的二哥, 更变成送核桃的邻家男孩。 比较看看冯小刚拍的唐山大地震, 老谋子实在是老了。
我想还是浙江会花点钱, 请他过来拍拍印象。。。的东西, 就象《印象WALNUT〉什么,你们住WALNUT的
也可以上上镜 。免得他再糟蹋好的作品了。

(阿丹)吴孜迪
NECINA  留言于2010-10-02 00:45:21
评论:《即时通讯》周电—2010年第30期(9/20-9/26)
NECINA Entrepreneurship Seminar
"Lies people tell about entrepreneurship"
• Venue: IBM Innovation Center, 404 Wyman Street, Waltham, MA 02454
• Time: October 14th, 2010, Thursday, 6:30 pm - 9:00 pm
• RSVP: http://www.acteva.com/booking.cfm?bevaid=210698
• Fees: Free for members; $10 for general public; free parking at north entrance
To be an entrepreneur, you have to be an optimist against the odds when creating a new company. What would hinder your progress? What would people tell you and what would you believe in? We are fortunate to have Jo Tango, Founder and Partner from Kepha Partners, to share his thoughts on being an entrepreneur. Please come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in our discussion.

Agenda

6:30 - 7:00 Registration and networking (refreshment served)
7:00 - 7:10 Welcome remarks by event organizer
7:10 - 8:00 "Lies people tell about entrepreneurship"
Jo Tango, Founder and Partner, Kepha Partners
8:00 - 8:30 Open floor discussion
8:30 - 9:00 Networking

About the Speaker

Jo Tango founded Kepha Partners. He has invested in the e-commerce, search engine, Internet ad network, wireless, supply chain software, storage, database, security, on-line payments and data center virtualization spaces.

He has been a founding or first institutional investor in AutoVirt, Azuki Systems, Bit9, ExaGrid, StreamBase Systems, Vertica Systems, Virtual Iron (acquired by Oracle) and VoltDB, getting involved nearly always at the company inception phase. Other investments include Ask Jeeves (Nasdaq: ASKJ), Digital Market (acquired by Agile Software), and NextCard (Nasdaq: NXCD).

Jo previously was at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for nearly 9 years, where he was a General Partner. He also spent five years with Bain & Company, where he was based in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Boston, and focused on technology and start-up projects.
Jo attended Yale University (B.A., summa cum laude and Phi Beta Kappa) and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M.B.A., Baker Scholar). He serves on the board of NECINA (New England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Association) and is very active with the MIT Deshpande Center. He has served as Co-Chair of hi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lass 5th, 10th and 15th reunions and is on the leadership team for his Yale 20th reunion.
Jo is passionate about start-ups and loves working with entrepreneurs who dare to strive. Jo and his family emigrated from Indonesia with a few suitcases, $1,500, and the hope for a better life.

Sincerely,

NECINA
New England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Networking Association
email: info@necina.org web: http://www.necina.org
J.L.  留言于2010-10-01 15:18:53
评论:《即时通讯》周电—2010年第30期(9/20-9/26)
Thanks.
I am currently a energy researcher. I work on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economics and energy modelling. I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UPDATE.

Kind regards,

Jun
【首页】【前页】[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后页】【末页】
第  页  
共13774条评论,每页10条,当前第1243/1378页
网站公告
公告一览
文章概貌
最新文章一览
热门文章总排行
近期热门文章
本月热门文章
本年度热门文章
读者评论
读者评论一览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ScholarsUpdate.com LOGO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