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读者评论
关键字  范围   
共13776条评论,每页10条,当前第505/1378页
【首页】【前页】[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后页】【末页】
第  页  
中华侨讯网  留言于2014-08-29 00:17:51
评论:UPDATE - From Th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Network(2014 No.22)
“西澳华人华侨举行集会抗议帕尔默辱华言行”已于8月28日在网站首页华侨资讯版块发布。链接为:http://www.qiaoxun.org/bencandy.php?fid=52&aid=111631
非常感谢对侨讯网的大力支持!

中华侨讯网
www.qiaoxun.org
中华侨讯网•中国城市侨联战略合作伙伴(排名不分先后)
唐山市侨联、上海市侨联、广州市侨联、武汉市侨联、深圳市侨联、南京市侨联、厦门市侨联、宁波市侨联、苏州市侨联、成都市侨联、长沙市侨联、长春市侨联、贵阳市侨联、杭州市侨联、哈尔滨市侨联、合肥市侨联、海口市侨联、昆明市侨联、兰州市侨联、南昌市侨联、南宁市侨联、青岛市侨联、齐齐哈尔市侨联、三亚市侨联、沈阳市侨联、石家庄市侨联、十堰市侨联、太原市侨联、乌鲁木齐市侨联、西安市侨联、郑州市侨联
shengli.gong  留言于2014-08-28 10:20:54
评论:UPDATE - From Th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Network(2014 No.22)
《房产证》与《不动产证》21世纪并行

若是中国《不动产登记条例》与《中国房地产证》并行,那么中国13亿人最大一项的房地产“合法凭证”成本就加注一倍以上。同时,中国“不动产证”与“房地产证”各有什么样的中国法律定位、不同市场地位和证明什么?是司国家的什么职责、还是相互交叉重复运行?按照全人类演进的永远法则:有生就有死,有诞生就当然有亡去,而中国“不动产证”与“房地产证”体系、与中国《身份证》《居民证》等只生不死、双规制(亦称“两元制”)永远运行下去?!很显然,中国21世纪这“双规运行”的《不动产证》与《中国房地产证》两大体系,“不动产证”(即使“不动产证”公民个人不负出任何成本来办理,那么中国全体纳税人的钱也要负责“不动产证”系统的国家运行,若是“不动产登记”系统运行21世纪再继续进行,象《公民身份证》与运行半个多世纪《户口簿》系统,那将也是一个巨大天文数字投入)的系统建设将比《房产证》系统至少也要多出一倍以上的国家与公民的新成本投入更高、更大(一个是20世纪中叶、改革开放又修正的系统,一个是始建21世纪初叶的系统),而《不动产证》与《房产证》的生存与亡去,都需要从国家《证》源头要加以解决“游戏规则”的目标、功能、干什么的问题,否则两证双规运行就是重叠、繁复,是害国、害民,增加国家和公民生存、延续、繁衍、生活的巨大成本。
不管是中国房地产的百年建树以及历史更悠远,也不管是有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房地产证》、还是新近国略的《不动产登记》,有一个核心是永远不能动摇:这就是人类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生活成本的降低——不能“今不如昔”,更不能让人类生与死继续成本居高不下!从“法治国家”与世界融合来讲,中国房地产除了要立国策著理论之外,那么打通世界、与国际广泛接轨也势在必行。中国实施《房地产证》、《不动产证》当然要建树国内、国际悠远的历史见证。
人类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世界:一个法治国家“双轨制”有两个结果:对一个国家来讲,就是这种机制繁复的成本和投资翻倍;对每一个公民来讲,证件越多,那么这个国家国民——每一个人生的延续、生存、生活到死去的成本就更高、而居高不下。
一如一个国家党、政的双重规制运行(双权力核心),则比法治国家单一政府运行成本高出成倍、翻数倍。

中国房产业到底了吗?

到2014年8月末,中国最大城市“北上广深”纷纷加入降价行列——中国媒体如此形容扩大至全国的房价下跌态势。“北上广深”指的是住宅需求旺盛的北京、上海、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4大城市。7月上述4大城市的住宅今年首次联袂下跌,房价下跌的城市数比6月(55个)增加了9个。
1-7月的中国房地产销售额同比减少了8.2%,和1-6月(同比减少6.7%)减幅出现扩大。中国房地产市场前三个季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即销售情况萎靡不振使得库存出现累计增加,中国市场上认为“房价将持续下跌”, 继而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中国最大的产业,而房地产业趋冷拖累中国经济增长步伐的态势进入今年以来愈发明显。此外还有声音担忧房产制度的调整将致使房地产行情进一步中短期的恶化。
中国房地产“暂行条例”发布后,认为在中国国内可能会出现卖房潮的观点出现增加。抛售住房并不仅仅是因为政府强化房产税,有观点认为购买多套房产用于投资的官员等担心财产暴露、因涉嫌贪污而被查处,所以将加紧抛售名下的房产。而来自中国首都北京的房地产中介行业人士表示,实际上很多没被居住过的投资用房地产宅楼被抛售,从而拉低了北京的房价。

中国松绑限购与货币之源

就象中国经济高速运行十数年要回落一样,中国房地产也跟着要历史性回落下去,中国房地产就面临着这样的大转折。
8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70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数据,7月份,房价环比下降城市继续增加,达到64个。其中一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也继续走低,北京、上海房价同比涨幅均不到5%,广州和深圳分别为5.3%、5.1%。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4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上涨的城市有2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2%,最低为下降2.5%。同时,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上涨的城市有65个。7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厦门,达到7.2%,最低为温州,下降4.9%。
中国房地产投资在地方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很高的现状。如果房价的调整长期化,越是依赖房地产投资的地方城市越将受到重创。2010年引入限购政策的中国46个城市中,已经约有8成城市开始以各种方式松绑限购政策,危机感出现扩散。中国中央政府不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也就是货币放水、超宽松货币等),通过政策微调来支撑经济发展的姿态并未改变。这是因为随意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使得消化过剩产能等结构调整推迟。
中国金融货币一直有计划经济延续60多年的根源未变历史积弊,与全球的市场经济国家依然有着货币体系源头——自由浮动汇率、自由兑换货币等的冲突与悖论。
有研究国际、国内外金融货币超过30年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使投资者心里好转”(也是一种刺激)、“下调人民币基准利率”(却是一种长期稳固的货币生态环境)。现时人民币基准利率约为6.2%(中国实施的是“双规制”基准利率,为大银行与中小银行不同的基准利率)分别是全球最主要货币欧元(现基准利率为0.15%)、美元(现基准利率为0.25%)的超过50多倍和25倍。一种货币的基准利率高,则概论为这种货币之下的一切成本都居高不下,中国所有成本的居高不下,都与中国基准利率绝对根底关联,这是中国金融货币与全球所有主要货币最大根源阻抗与不同,也是中国社会一切成本高、居高难下的根源。
当前人民币基准利率为6.2%,是中国使用货币成本几乎为全球G20国家之最,致中国有关货币的一切环境都居高不下,降低中国持续、发展、生存、死亡等等的一切成本,是中国迎头赶上或超越发达国家的根决之道。
Hao  留言于2014-08-28 02:25:50
评论:UPDATE - From Th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Network(2014 No.22)
Thanks for your information.
Howard Bloomberg  留言于2014-08-28 00:41:16
评论:《神州学人》编辑部欢迎您的见解:对“世界级”科研突破的标准及判断
1, 您心目中“世界级”科研突破的标准。

世界级科研突破应该是方法学突破或者设备突破,像伽利略改进了望远镜从而观察天空,改变了天文学。而买了国外设备,发了国外论文,最多是个跟随性研究,简单想一想,其他科学家也可以用这个设备发表许多论文啊!

2, 近年来,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有哪些“世界级”科研突破?有哪些是中国人(华人)取得的?

太多了,不过,也太容易昙花一现。刚刚世界首创,转眼就被超越!
刘勇  留言于2014-08-27 22:34:21
评论:全美STEM(科技、工程、數學)專才 供不應求
发电电池可为美国实现能源解放
2005年中国物理专家设计一个发电实验的样品,这个发电实验(有专利号)利用热电转化原理将环境中的热能持续转化为电能,该发电实验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放置在环境温度之中,就能输出直流电流,免维护。原始实验单片(1 cm2平方厘米,厚3μm微米)电压1v伏特,电流5μA微安,根据现在工艺的理论计算单片(面积1平方厘米,厚度约0.1毫米)至少能达到1福特电压,1毫安电流。(样品中,曾经出过230μA微安的纪录).可以带动电子跑表,而且更加环保,其中包含一个科学原创性发现,是一个现成的成果。主要是它能将环境中的热能持续转化为电能。我们根据这个实验设计了一种新的发电电池,通过改造这个实验提高输出功率1000倍以上,能够实用。如果把它应用在手机上,由于能够自动发电不用充电,那么手机就可以终身免于充电,如果研究用这种电池带动电动轿车。电动轿车不再需要充电电站和电桩,是一种新能源出路,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大能源需求国家,发电电池能够为美国实现能源解放。
在中国凡是做了实验室样品的人都对这个发电实验充满期望,是一个现成成果,经过反复验证,只要按照改造实验完成操作,每年至少带来超过1千亿美元利润。我方注意到,电话、电灯泡与发电电池有相同的情形,它们在美国成功了, 发电电池走向世界也是实现价值途径。
现在的问题是:发电电池找不到有关要家,而有关要家也不知道我们有发电电池,双方无法对接上。所以实现不了,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有权益保障。发电电池现在需要在美国联系一家有生产意向公司或者大学:提供制作条件同时有能力实施生产,我们就能够为大学实验室或者公司做出样品来,领导一次动力电池创新,建立世界上第一大公司,分享科学进步的回报,完成联系前暂时没有回报。(主要是没有联系到有生产意向的对象,当前投入再多费用无效)。
需要寻找一位美国人脉较好人士帮助,主要是完成意向性沟通,我们希望告知有意向的对象,说明其中创新原理,考察认识前景,然后,确定接受这种自己发电的发电电池。希望人脉较好英语沟通的朋友帮助。

CSSPENA  留言于2014-08-27 01:06:38
评论:UPDATE - From Th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Network(2014 No.22)
浙江省政府和浙江11个市政府(纽约)高层次人才暨科技项目洽谈会
时间: 10月11日
地点:纽约市,曼哈顿(另行通知)
敬请光临!
注册请填写: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I3NmHRu5zqTlaZ-NkTyt7iZ2fTsGq4Z5qHSgk4uV9XA/viewform?usp=send_form
如无法打开google doc,请填写:https://www.eventbrite.com/e/12618810201
Dee Bruce Sun  留言于2014-08-26 23:51:35
评论:宋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研究
镇英兄,拟推荐这篇很好的文章。我读了有种一抒积郁的感觉。我常在想,新一代的学人在较开放的心态下又有丰富的信息滋养,无论如何要比前辈更具潜能才成其话。谢谢。孙涤又及
荐向荣  留言于2014-08-26 17:24:51
评论:民间小偏方:簡簡單單洗洗你的腎臟
Parsley or Corander? 一般前者称为香芹,后者称为香菜。

您的图示象香菜,可回复。
The Climate Conference  留言于2014-08-26 05:14:28
评论:UPDATE - From Th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Network(2014 No.21)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Responses - Call for Papers
Proposals for paper presentations, workshops, posters, or colloquia are invited for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Responses, held 10-11 April 2015 in Vancouver, Canada. We welcome proposals from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and perspectives tha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ference discourse. We also encourage faculty and research students to submit joint proposals for paper presentations or colloquia. Proposals are invited that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hrough one of the following themes:
•Scientific Evidence
•Assessing Impacts in Divergent Ecosystems
•Human Impacts and Impacts on Humans
•Technical,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ponses
•''Whose Climate?'' Negotiating the Governanc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5 Special Focus: Whose Climate?'' Negotiating the Governanc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It is now widely agreed that one of the principal obstacles to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re structures of governance. A consensus is emerging in the form of a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we have a growing sense of the kinds of technological 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 practices that are needed. However, the largest problem is one of political will, particularly in an international regime where governance structures, despite globalization, are very weak. Within the broad range of themes addressed by this knowledge community, our area of special focus in 2015 will be structures of governance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from local communities, to the nation state, to the national arena. What ways forward do we have given structural weaknesses in our systems of governance at every level?
Pacific Institute for Climate Solution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Responses is pleased to partner with The Pacific Institute for Climate Solutions (PICS). PICS pulls together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the province into a dynamic knowledge network that integrates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climate change. PICS will be sponsoring a public lecture on 9 April at UBC Robson Square and giving a colloquium on the morning of the 11th titled "The BC Experience with Climate Change Action." This colloquium will will focus on several facets of the British Columbia experience with climate change action including carbon tax impacts, the carbon neutral government experience, forest adaption planning, liquified natural gas issues, and much more. In addition, PICS will be giving featured parallel sessions focusing on such issues as health and encouraging behavior changes.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PICS and the conference program please visit the conference website.
Proposal Submissions and Deadlines: http://www.newsletter.illinois.mx3a.com/vo/climate2015b.htm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Research Park
2001 South First Street, Suite 202
Champaign, IL 61820 USA
济南留创园  留言于2014-08-26 04:45:19
评论:UPDATE - From Th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Network(2014 No.21)
姜主任: 您好!非常感谢您把我们园区的相关信息放到期刊内,同时认真浏览其他内容发现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再次感谢您!祝好!
【首页】【前页】[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后页】【末页】
第  页  
共13776条评论,每页10条,当前第505/1378页
网站公告
公告一览
文章概貌
最新文章一览
热门文章总排行
近期热门文章
本月热门文章
本年度热门文章
读者评论
读者评论一览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ScholarsUpdate.com LOGO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