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SCHOLARSUPDATE.HI2NET.COM

Th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Network

banner

60年前,英国乐队“入侵”了美利坚

2024-07-19,阅读:66

1964年,美国《生活》杂志这样写道:「1776年,英国失去了美国殖民地。而在上周,披头士乐队又夺回了它。」


对美国青年来说,这是一场甜美的掠夺。数千万的美国听众被披头士四人组年轻朝气的形象以及充满新鲜活力的摇滚乐征服,女孩儿们沉醉在歇斯底里的狂热中无法自拔,男孩儿们梦想拿起吉他组建摇滚乐队

在此之前,英国歌曲在美国的关注度并不高,只有两首登上过Billboard百强单曲榜,并且都是器乐曲。而当1964年1月披头士的《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出现后,立即跃居美国几乎所有音乐排行榜榜首不久之后,披头士即将抵达美国的消息在美国各大媒体上被大肆报道,「披头士」一词成为流行文化的方向。《生活》杂志还在文章中提醒道:


「首先,英国沦陷了,成为百万少女尖叫的牺牲品。然后,巴黎投降了。现在,美国请做好准备。披头士乐队来了。」


2月7日下午,披头士乐队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现场约4000名青少年、200名记者和以及100名警察蜂拥了机场,狂热的粉丝从机场追到酒店,被记者笑称这次英国入侵的代号为「披头士狂热」( Beatlemania)。

至此开始,以披头士为领头的英国音乐人连续多年侵占了美国音乐的领地,从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到谁人乐队(The Who),开创了一个由英国主导的新音乐时代,这股浪潮后来被媒体统称为「英伦入侵」(British Invasion)。


01


披头士狂热入侵美利坚



披头士乐队从60年代初开始走红。他们先是在英格兰北部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后又因单曲《Please Please Me》和《From Me to You》的成功在1963年席卷了全英国。同年10月,披头士在伦敦帕拉丁剧院进行了电视演出,约有1500万人观看。当时,《每日邮报》对披头士狂热进行了大幅度报道,记者在文中疑惑地写道:“这一切将走向何方?”


毫无疑问,当然是去往当时最大的摇滚市场——美国。


同一时期的美国正深陷在肯尼迪总统遇刺的沮丧中。对当时的美国年轻人来说,肯尼迪寄托着他们的理想主义。因此在刺杀事件发生后,美国青年人感到理想破灭,陷入悲伤。

沉重的魔咒亟需被打破。CBS的主播克朗凯特觉察到整个社会的低落与沉闷,决定播放一些欢乐、有活力的音乐打破这种氛围。但纵观全美,却找不到任何令人愉快的歌曲。后来,有人想起了在肯尼迪遇刺当天发生在英国的一则报道,讲诉了英国的孩子们正在为一个四人组乐队而疯狂。


克朗凯特的电视节目向美国观众们介绍了披头士乐队,又播放了他们的采访和现场演出。当晚一位观看了节目的女孩儿给华盛顿WWDC电台的DJ卡罗尔·詹姆斯写了一封信,问道:“为什么在美国听不到这样的音乐?”


詹姆斯对女孩儿的期盼印象深刻,于是托人从英国带回了一张《I Want to Hold Your Hand》。12月17日的晚上, WWDC 电台首次播放《I Want to Hold Your Hand》,随即让全美的青少年为之着迷——100万张Capitol Records被抢购一空,披头士的贴纸、徽章和假发等周边成了热门商品。不久后,DJ们又通告了他们即将来美国的消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兴奋感。

1964年2月7日下午,披头士乐队到达美国。他们首先在机场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当被问到是否赞成疯狂时,保罗·麦卡特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的,这是健康的。”两天后,披头士乐队在电视节目《艾德·沙利文秀》亮相,吸引了约7000万电视观众,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40%,创下了电视史上的最高纪录。


披头士登陆美国之后,将这股狂热的旋风推向了高峰。不久之后,他们垄断了Billboard百强榜单前五的位置,此前从未有乐队在Billboard上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从1964年开始,连续七年,他们至少有两首单曲占据百强单曲榜的榜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 1970 年他们解散。


就在披头士乐队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大批英国音乐青年也在摩拳擦掌,等待向美国展示自己的机会,最终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02


一大批英国乐队紧随其后



披头士征服美国之后,为很多英国的乐队和歌手铺平了去往新世界的道路。在随后的两年内,是英伦入侵最激烈的时期。很多美国听众渴望听到更多与披头士同源的音乐,他们在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奇想乐队(The Kinks)、动物乐队(The Animals)、Herman\'s Hermits 那里感受英国摇滚的魅力;再从从佩图拉·克拉克的交响流行音乐、查德和杰里米的民谣到The Yardbirds的蓝调摇滚中寻觅早前美国音乐的风味。


在众多入侵美国的乐队里,滚石乐队是除了披头士之外最受欢迎的乐队。虽然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在美国激起太大的水花,但在1964年10月,他们在《艾德·沙利文秀》亮相之后,成功将一曲《Time is on My Side》送上了Billboard流行榜单,成为该乐队在美国首次进入前10名的热门歌曲。从这里开始,滚石乐队用《Get Off of My Cloud》、《19th Nervous Break down》和《Paint it Black》等歌曲拉开了职业生涯的序幕。他们的音乐与披头士乐队形成了冰与火的对比,更加热烈、愤怒、沸腾,代表着来自利物浦的另一种情调,十分贴合当时美国的时代精神。


虽然“入侵”的音乐人之中男性占据绝大多数,但一些女性音乐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其中包括达斯蒂·斯普林菲尔德(Dusty Springfield)、桑迪·肖(Sandy Shaw)和佩图拉·克拉克(Petula Clark),她们出色的音乐才华和时尚的英伦穿搭带给60年代美国年轻人耳目一新的体验。

反映在数据上,英伦入侵的现实更加明显。在1964-1965年期间,英国艺人总共占据榜首长达惊人的56周。1964年有65首,1965年又有68首。除了这些统计数据之外,英伦入侵时期来到美国的英国音乐人们处在一种完全出乎意料的拥护里,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伦敦或利物浦、中产阶级或工人阶级、精英学校或工匠学徒、噪音爵士乐或传统爵士乐,都成为他们具有时髦感的特点。甚至可以说,任何来自英国的、年轻的音乐都很容易受到推崇。


1965年是这场音乐入侵最热烈的时期,在此之后,随着越南战争、美国本土乐队兴起、披头士决定结束巡演等事件的发生走向平静。尽管它的结束时间仍存在很大争议,但英国艺人在美国排行榜上的主导地位在 1966 年开始逐渐减弱,直至美国音乐人们重新夺回他们的领地。



03


属于60年代,属于摇滚乐



英伦入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让摇滚乐风靡全球,并推动了摇滚乐的制作国际化,使英国流行音乐产业成为音乐创造力的中心。另外,它还启发了很多美国乐队开始创新自己的音乐,比如海滩男孩(The Beach Boys)、大门乐队(The Doors)和涅槃乐队(Nirvana)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英伦入侵也是一场美国音乐的回流。因为这批英国音乐人几乎都受到美国音乐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布鲁斯、R&B、乡村、西部,还是福音或民谣,都在入侵的歌曲里有迹可循。比如滚石乐队和布鲁斯破坏者乐队,对布鲁斯的“纯正”声音有着近乎狂热的热爱。又如,几乎每一个乐队都在他们的早期录音中加入美国歌曲:披头士乐队翻唱了小理查德的《Long Tall Sally》,滚石乐队演奏了查克·贝里《Carol》,动物乐队演绎了布鲁斯标准曲《House of the Rising Sun》。

美国为什么痴迷披头士?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解释是,当时的美国需要新的精神寄托从肯尼迪遇刺的悲伤中走出来,重新点燃年轻人的激情。另外不可或缺的是,披头士音乐的新鲜与活力与60年代美国本土音乐形成鲜明的反差,超越了当时的音乐现状。最后,资本的参与推动了披头士狂热,唱片公司为披头士的宣传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经纪人、媒体人也助推了这种狂热。


总之,英伦入侵就像披头士狂热一样,是多方因素作用下的结果,由时代、经济、文化、政治、商业共同构成。它是一个文化现象,也是时代的精神表征。属于60年代,属于摇滚乐。

至于这些音乐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千万个青少年患上歇斯底里症,《纽约时报》的一幅漫画作出了最恰当的解释:


「很自然地,他们会让你想尖叫。爸爸,这就是这些音乐的全部含义!」




Scholars-Net is a 501(c)(3)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heck payable to CAPPA, P.O. Box 236, Barstow, CA 92312, or direct deposit to Cathay Bank, 9121 Bolsa Ave., Westminster, CA 92683. Account number: 0005479070

返回